导航:首页 > 股票股吧 >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

发布时间:2021-08-15 19:35:13

㈠ 历史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有何深意

历史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能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8年到14年不是改变,而是还原历史原貌。1937年作为历史节点的意义,在于全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同样不会被否认。

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扩展阅读: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㈡ 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的意义原因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为什么

一、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

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局部抗战时期,就全国范围而言,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抗战的规模、范围、投入都比较有限,它却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并为全国抗战准备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特别是人心、人力等方面的条件,对于唤起民族觉醒,发动全国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国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举国团结抗战的局面业已形成,与日本侵略者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军事较量,同时也在其他各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抗争。全国抗战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14年抗日战争是一个连贯的、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日本方面看,自“九一八”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后,无论日本在侵略的具体目标、政策、步骤和手段上如何变化;

但其实现先征服“满蒙”、再侵占整个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改变,其侵华战争由局部侵略扩大到全面侵略的罪恶步伐始终没有停止。

从中国方面看,自“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后,无论面临的形势多么复杂,遇到的困难多么巨大,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斗争从未中断过,中华民族团结觉醒的潮流从未滞缓过。

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局部抗战是全国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扩大,尽管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却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

从这个角度说,“十四年抗战”不仅对8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6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二、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一是民族解放战争,二是人民战争。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者要求充分地动员和组织民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这既是处于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状态的中国免遭厄运的客观要求,也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选择。

掌握国家政权的国民党集团,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方针,推行对内武力“剿共”、对日妥协甚至“不抵抗”的错误政策,既削弱了抗日力量,也给了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

在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首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大旗,肩负起民族解放先锋的历史重任。

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变后即通电全国,号召广大民众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建立反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并于1932年4月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名义正式对日宣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冲破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政策的束缚,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

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至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共组建成11个军、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南满、东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和此前东北抗日义勇军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神,扰乱了日军进攻中国关内的计划。

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

为了汇聚尽可能多的力量以抗日御侮,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积极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早在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即发表了愿在停止进攻红军、保证人民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的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实现对日作战。

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中国乡村建设派领导人梁漱溟评价说:“自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共提出一系列的抗日主张,特别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

如果说抗日战争的历史是靠全民族的力量写就的,是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写就的,那么在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的力量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无疑是不可磨灭的。

如果因为国民党政府在前6年局部抗战中没有起主导作用甚至还在一个时期内阻挠抗战,就否定这6年抗战的存在,那也是不符合抗日战争实际的。

所以,以“十四年抗战”来叙述抗日战争的历史,不仅能够涵盖卢沟桥事变之前爱国军民所进行的抗争;

比如东北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以及“一二·九”运动等重要内容,而且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并领导广大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事实,凸显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三、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先后粉墨登场,将这些国家推上法西斯侵略扩张的轨道,威胁着整个世界的和平与正义。

日本率先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也是法西斯在全球侵略扩张行动的第一个节点。从那时起,日本法西斯既是中国人民的凶恶敌人,也是世界人民的凶恶敌人。

然而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仅在国内受到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和“不抵抗”政策的束缚,而且还曾在相当长时期内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

当时,英、法、美等国为了各自利益都极力避免与日本的矛盾激化,对其侵略行径采取了“中立”“不干涉”的绥靖政策。苏联虽在道义上同情中国,谴责日本的侵略,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采取了“不干涉”政策。

各大国对日本侵略中国行径的放任和纵容,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致使日本肆无忌惮地扩大侵略。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也不断加强欧洲和亚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的战略配合,加快相互勾结、称霸世界的步伐。法西斯国家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已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

历史把中华民族推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列。中国人民不但肩负起挽救国家危亡、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而且承担了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责任。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猖狂进攻,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并逐渐发展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至1939年9月战争在欧洲爆发时,中国已独立进行了8年的抗战;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中国独立抗战则已持续了10年之久。

在漫长而艰难的抗战岁月里,中国不仅在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战,同时也在为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而战。

历史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确立“十四年抗战”,更能完整地审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密切关联,更能完整地体现中国人民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作出的重大贡献,更能完整地讲好“中国抗战故事”。

四、尊重了所有为抗日牺牲的仁人志士

虽然说“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年”,并不存在本质矛盾,但也无法否认的是,“八年抗战”的提法,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客观上都在人们尤其是年轻及后代心目中;

都让在从1931年到1937年这六年的抗战历史,在心目中有些淡忘或不足够重视,尤其是在这期间为抗日牺牲的仁人志士,有些不够同等记忆和缅怀的味道。

“十四年抗战”的提法,在还原历史、更有利教育后人全面记忆抗战历史的同时,也让人一视同仁看待为抗战做贡献乃至牺牲的人和事,是对所有为抗日牺牲仁人志士的尊重。

五、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伟大的抗日战争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缚,大多数中国人只有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对国家的责任,现代国家意识淡薄。

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九一八”事变的隆隆炮声犹如沉重一击,此后中国各族各界民众迅速地觉醒起来;

展现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意识,逐渐形成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热潮,用血肉筑成了一座侵略者无法逾越的钢铁长城。

伟大的时代传承光荣的历史,呼唤伟大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

面对一系列重大挑战,我们需要深入发掘抗日战争留下的宝贵战略遗产和历久弥新的历史启迪,尤其需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获取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坚定“四个自信”,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历史使命和时代方位来看,确立“十四年抗战”恰逢其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㈢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 抗战到底多少年

是14年。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人们往往把政府宣战作为敌我双方交战的开始,并以此作为“八年抗战”的依据。

但这忽略了另外一个事实,即当时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的时间不是在七七事变后,而是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1941年12月。作为一场反侵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与两国两军间的普通战争有很大不同,这是一场弱国反抗强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这就决定了抗日战争不是一场简单的政府和军队之间对决的战争,而是一场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并发挥了巨大力量的人民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民族团结的战争。

人民群众由战争的旁观者跻身于重要的参与者,人民性是这场反侵略战争的独特特性。这决定了抗日战争的进程不是由军队的一两个大的作战行动所决定,而是由人民群众的动员和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因此,在界定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时,就不宜单纯以政府是否宣战作为“标准”。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局部抗战的六年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把精力主要放在“剿共”上,极力压制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甚至调集十几万大军对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进行围剿破坏民众抗战,还捏造罪名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等救国会领导人,造成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

但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并不能阻止广大爱国民众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意愿,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列。

自1931年9月20日至193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分别发表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为国民党反动政府出卖中华民族利益告全国民众书》《对日战争宣言》等十多份文件,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号召收复失地、抗日救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城乡蓬勃兴起。九一八事变后,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迅速遍布于东北各地,拿起武器英勇抵抗日本的侵略。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与国民党坚持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路线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不同,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把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放在抗战重要位置。

正是坚持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才能在敌后坚持抗战并获得巨大发展,到抗战胜利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从而证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十四年抗战”概念,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人民群众在抗战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理解全面全民族抗战路线和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意义,理解抗日战争在促进中华民族觉醒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扩展阅读:

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

“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

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局部抗战时期,就全国范围而言,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抗战的规模、范围、投入都比较有限。

它却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并为全国抗战准备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特别是人心、人力等方面的条件,对于唤起民族觉醒,发动全国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国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举国团结抗战的局面业已形成,与日本侵略者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军事较量,同时也在其他各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抗争。全国抗战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14年抗日战争是一个连贯的、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日本方面看,自“九一八”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后,无论日本在侵略的具体目标、政策、步骤和手段上如何变化,但其实现先征服“满蒙”、再侵占整个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改变。

其侵华战争由局部侵略扩大到全面侵略的罪恶步伐始终没有停止。从中国方面看,自“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后,无论面临的形势多么复杂,遇到的困难多么巨大,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斗争从未中断过,中华民族团结觉醒的潮流从未滞缓过。

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演变为全国抗战的历史过程。局部抗战是全国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伸和扩大,尽管二者不能等量齐观,却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历史链条。

从这个角度说,“十四年抗战”不仅对8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6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一是民族解放战争,二是人民战争。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者要求充分地动员和组织民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这既是处于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状态的中国免遭厄运的客观要求,也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选择。

掌握国家政权的国民党集团,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方针,推行对内武力“剿共”、对日妥协甚至“不抵抗”的错误政策,既削弱了抗日力量,也给了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

在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首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大旗,肩负起民族解放先锋的历史重任。

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变后即通电全国,号召广大民众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建立反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并于1932年4月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名义正式对日宣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冲破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政策的束缚,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

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至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共组建成11个军、3万余人,活动范围遍及南满、东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和此前东北抗日义勇军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族精神,扰乱了日军进攻中国关内的计划。

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

为了汇聚尽可能多的力量以抗日御侮,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积极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早在1933年1月,中国共产党即发表了愿在停止进攻红军、保证人民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的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实现对日作战。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

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中国乡村建设派领导人梁漱溟评价说:“自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共提出一系列的抗日主张,特别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

如果说抗日战争的历史是靠全民族的力量写就的,是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写就的,那么在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的力量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无疑是不可磨灭的。

如果因为国民党政府在前6年局部抗战中没有起主导作用甚至还在一个时期内阻挠抗战,就否定这6年抗战的存在,那也是不符合抗日战争实际的。

所以,以“十四年抗战”来叙述抗日战争的历史,不仅能够涵盖卢沟桥事变之前爱国军民所进行的抗争,比如东北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以及“一二·九”运动等重要内容。

而且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并领导广大人民开展抗日斗争,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事实,凸显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于兴卫: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㈣ 解析:为什么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证实,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已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人们习惯称作的“八年抗战”,实际上是指从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全国全面抗战到一九四五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八年抗战。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组组长岳思平曾刊文表示: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东北三省毫无疑问是中国的领土,不存在任何争议,日本的战争行为绝对就是侵华战争,侵华战争一开始,就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奋勇的还击,事实证明,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反日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奋起自卫英勇还击,在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中,歼灭和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消灭了十八万之多的敌人,为东北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东北抗联的斗争算不算抗战?从一九三一年开始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我们多年来强力的宣传“八年抗战”的伟大,这本身没有错,但还是无意中忽略了“七七事变”前的抗战,或者说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这种忽略是无意识的但事实是有差距的,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历史的断裂感,一提抗战就先想到“八年抗战”这就是一种误导,我们自己不能把这一段历史割裂开,不能对不起那些抗联的勇士们。我们明明是抗战了十四年,也就是说,日本侵华战争铁打的事实是进行了十四年,我们为什么自己先减去六年,这不是简单的一个时间的提法问题,这绝对是一个原则问题,日本人会说我们只是侵华了八年,东北的六年不算,算什么呢?我们怎么说?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了十四年,每时每刻无不都在制造苦难血腥,中国人民度日如年,十四年一下变成八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说不定连我们都有点模糊了,真到了那种情况,是不是很危险了?这样我们对不起亡灵,不能警示后人,那么,这样苦难的历史就还会重演,不能铭记历史的人,就将是被历史淘汰的人。

中国抗战史专家王锦思也认为,确认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符合国际认知。据他介绍,作为侵略国,日本在描述侵华战争时,就是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时间起点的。在他看来,民间更为熟知的抗战节点也是九一八事变,每年9月18日,全国各省市区都会鸣防空警报纪念九一八事变。

㈤ 八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 1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八年抗战怎么改成14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

因此,应该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

㈥ 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现实意义

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不仅是一个史学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教材是面向学生的,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能让学生更全面、真实地认识抗战历史,更完整地了解日军侵略罪行和我国人民为抗战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从而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读书、学习。1931年至1937这六年间,中国军民发起的东北抗联、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等局部战争为抵抗日本侵略做出了巨大牺牲,这段历史不应忘记,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具有历史普及的意义,也是对先烈的缅怀和纪念。

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并不代表就否认“七七事变”的历史意义,它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所以,在教材修改之后,还需要在日常教学及宣传中厘清“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关系:以“七七事变”为开始来标记的“八年抗战”是“全面抗战”,而“十四年抗战”是“全程抗战”,包含着“八年抗战”;而之前“九一八事变”就已开始了局部抗战,整个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6)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扩展阅读: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㈦ 如何理解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

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14年抗战则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两种表述之间没有实质矛盾,长期以来在不同场合环境下分别使用。

“14年抗战”的表述也多次出现在中央领导人的公开发言中。比如,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表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

战争背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的迅速强大,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

㈧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 为什么会有两种说法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安排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
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确认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符合国际认知。日本在描述侵华战争时,就是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时间起点的。

㈨ 教育部为什么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 这有什么意义

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是对我国抗日战争最正确的理解。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改为十四年抗战既充分肯定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抗战,也充分肯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斗争、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和其他一些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

(9)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扩展阅读: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均为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质内容没有矛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的主张,在不同的阶段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㈩ 为什么“八年抗战”要改为“十四年抗战”说法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为什么?
原因1;
将八年抗战改为14年,既向世界宣示,东北地区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又是尊重历史事实。自1931年开始,日本入侵我国东北,扶植傀儡政府,东北全境沦丧。

原因2;
中国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向世界表明中国是反法西斯东方战场主要力量,表明中国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大、付出最多。突出中国在人类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原因3;
中国借此向国际社会强调中国是二战战胜国,有权参与战后国际社会秩序的制定,有责任维护世地区和平与稳定。同时向国际社会间接输出日本是法西斯战败国,需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并透露出日本必须承认和遵守战后国际新秩序,深刻反省历史,这一页历史你休想翻过去。

阅读全文

与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姜慧恩演的片 浏览:924
最新带挠脚心的电影 浏览:117
刘智苑健身是什么电影 浏览:294
韩国恐怖电影失踪免费观看 浏览:899
韩剧电影免费看伦理 浏览:373
韩国最好看的三极推荐 浏览:503
两个男人一起做鸭子的电影 浏览:745
国产恐怖片反派带着面具拿着菜刀 浏览:522
可可托海 电影 浏览:472
池恩瑞的作品 浏览:18
巨猫电影 浏览:178
吃人奶 片段 浏览:168
啄木鸟电影都有哪些 浏览:298
江湖左手谁演的 浏览:670
部队题材电影军人可以去影院免费看吗 浏览:564
章子怡 床戏 浏览:718
结婚过的男女电影 浏览:163
床戏影视 浏览:182
想看片却找不到网站 浏览:724
国语电影免费在线 浏览: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