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院士和教授是都是职称吗
教授是职称,而院士不属于职称。
教授是一种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职称。为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中文的教授两字则源于‘传教授业’的字义,是中国古代就已使用的学官名称,在中国汉代、唐代的大学中都设此职位。与英文没有关联。日语中则与中文同用“教授”来称呼大学中的老师。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
职称的级别一般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个级别。有部分系列初级可分设为助理级和员级。原来只有部份系列设有正高级,部份系列不设正高级。
(1)钱泽南扩展阅读
职称评审是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在任职期内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申报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须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并且经过一些基本技能考试,向本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评委提交评审材料,经过本专业的专业评委来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减少重复评价,降低社会用人成本,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就此多个省份纷纷发文强调了职业资格与职称的对应关系。
聘任制是用人单位通过契约确定与人员关系的一种任用方式。一般的做法是由用人单位采取招聘或竞聘的方法,经过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后,由用人单位与确定的聘任人选签订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受聘人员职责、待遇、聘任期等。
受聘人拟任工作岗位或职务一般通过竞争取得,确定的形式可以签定聘任合同,也可以签订聘约,或颁发聘书,也可以签订目标责任书。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对某一职工既要通过聘用制确定基本人事关系,又要通过聘任明确具体岗位职务。
㈡ 历史上姓钱的名人有哪些
钱让、钱起、钱选、钱泮、钱谦益。
1、钱起
钱让(89-151),字德高,东汉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此幅画像取自清代嘉庆年间修《吴越钱氏宗谱》。
钱让,即钱逊,字德高。钱冲子,即下邳乌程长钱林七世孙,是为江东一代祖。公雅貌殊众,重瞳美髯,语含钟声,手垂逾膝。博学豪迈,豁达善谋。初从东郡都督,及汉察孝廉,除历阳、章安二县长。时吴郡薛府君固为执法所枉,徵诣廷尉。公因岁朝贺,大呼称固之冤。
嘉平元年(公元151年)三月十六日薨,春秋六十有三,谥曰哀。夫人东海徐氏,生三子,曰承曰京曰晟。後娶夫人安定皇甫氏,生一子。葬长兴县平望乡西北梓山。奉朝命绘公遗像於郡祠。
2、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
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3、钱选
钱选(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画家,与赵孟頫等合称为“吴兴八俊”。字舜举,号玉潭,又号巽峰,霅川翁,别号清癯老人、川翁、习懒翁等,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南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入元不仕。工诗,善书画。画学极杂:山水师从赵令穰;人物师从李公麟;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伯驹。人品及画品皆称誉当时。
继承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
4、钱泮
钱泮(pàn)(1493-1555)明代官吏。字鸣声,一字鸣教,号云江,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 ,嘉靖十四年进士,曾任侯官、慈溪知县,刑部主事,员外郎中,顺庆知府。
后升陕西副使,备兵汉中。在汉中任职期间,遇到灾荒,便开仓赈饥,救扶百姓。任江西参政时,父丧,遂回河阳守孝。
5、钱谦益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进士)。
㈢ 钱泽南的介绍
钱泽南(英文名:RobertTjian),美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为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HowardHughesMedicalInstitute)现任主席,1949年生于香港,祖籍浙江绍兴。
㈣ 钱泽南的荣誉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 。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第18届当选) 。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Monsanto Award for Molecular Biology (美国国家科学院分子生物学Monsanto Award)(1991年) 。
加州科学家称谓(1994年) 。
Alfred P. Sloan Prize (斯隆奖,通用汽车公司)(1994年) 。
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霍维兹奖,哥伦比亚大学)(1999年)。
㈤ 如何评价 201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何评价 201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关于获奖成就的声明中指出:“白炽灯照亮了20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被LED灯照亮的。 ” 目前,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电力用于照明,蓝光LED以及LED照明的发明有助于全球节能。在许多不发达地区,LED灯依靠当地低成本的太阳能就能使用。对于全球15亿尚未能受益于电网的人口来说,这种新型光源带来了更高生活品质。
㈥ 生物学家在生物科学方面的成果
名字 所属 主要科学贡献/研究
Chan, Lawrence Chin-Bong 贝勒医学院 1987年发现哺乳类去水脂蛋白BmRNA编辑
Chen, Lan-Bo陈良博 哈佛医学院 肿瘤生物学和治疗
Cheng, Yung-Chi郑永齐 耶鲁医学院 发明病毒和肿瘤药物
Chien, Shu钱煦 圣迭哥加州大学 心血管系统信号的分子研究
Chow, Louise Tsi周芷 阿拉巴马大学 内含子和RNA剪接的最早发现者之一
Deng, Chuxia邓初夏 国立健康研究院 在老鼠进行的遗传分析推动我们对乳腺癌
机理的理解
Dong, Xinnian董新年 杜克大学 植物防御微生物病原体的机理,系统性获得性
抵抗力
Feng, Gen-Sheng冯根生 Burnham 研究所 对我们理解依据 酸酶的信号有贡献
Fu, Xiang-Dong傅向东 圣迭哥加州大学 发现SR家族的剪接因子和一个新的激酶
家族
Fu, Xin-Yuan傅新元 耶鲁大学 发现STAT信号通路
Guan, Junlin管俊林 的 尔大学 发现新的激酶FAK,和整合素有关的信号转导
和细胞粘结
Guan, Kun-Liang管坤良 密执安大学 阐明细胞内Ras-MAP激酶通路的生化机理
Han, Min韩珉 科罗拉多大学 阐明线虫内Ras-MAP激酶通路
名字 所属 主要科学贡献/研究
He, Xi贺熹 哈佛医学院 发育生物学的信号转导机理,特别是Wnt通路
Ho, Chien何潜 Carnegie Mellon卡内基-梅隆 推进对成人血红蛋白协调氧化分
子机理的理解
Ho, David D. 何大一 洛克菲勒大学 发明检测血液或组织艾滋病毒的灵敏定量
方法,有助于早期诊断
Huang, Alice黄诗厚 加州理工学院 对我们理解vesicular stomatitis病毒的分
子生物学有主要贡献
Huang, P.C. 黄秉乾 霍普金斯大学 发明克隆和分析基因表达的方法;分子遗传
学
Huang, Ru-Chih黄周汝吉 霍普金斯大学 第一个发明体外转录的人之一,推进了
对转录调节的理解
Huang, Wai-Min 犹他大学 扩展了我们对拓扑异构酶的知识
Jan, Lily Yeh叶公杼 旧金山加州大学 钾通道的分子生物学
Jan, Yuh-Nung詹裕农 旧金山加州大学 理解果蝇神经发育
Kan, Yuet-Wai简悦威 旧金山加州大学 发现DNA多态性;更好地理解地中海贫血;
发明产前诊断方法
Kung, Hsing-Jien龚行健 凯斯西储大学 癌基因和信号转导的分子研究;肿瘤生
物学
Lai, Michael赖明昭 南加州大学 几种RNA病毒的先驱研究,包括丙型和丁型肝炎
Lau, Lester 依利诺大学 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中可以为生长因子诱导的基因
名字 所属 主要科学贡献/研究
Lee, Kuo-Hsiung李国雄 北卡大学 新药发现和开发;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
Lee, Wen-Hwa李文华 得州大学,圣安东尼 发现和克隆第一个人类 瘤抑制基因,
发现突变与不同癌症的关联
Lee, Yuan-Chuan李远川 霍普金斯大学 理解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Li, Choh-Hao李卓浩 University of 伯克莱加州大学 发现和研究几种多肽激素,
包括lipotropin, ACTH和内啡肽。
Li, Joseph 犹他州立大学 病毒基因组和多肽的生化和分子分析
Li, Wen-Hsiung李文雄 芝加哥大学 蛋白质和DNA为基础的分子进化
Liao, Shu-Tsung廖述宗 芝加哥大学 发现雄激素主要激活机理并克隆雄激素受
体基因
Liew, Choong-Chin 多伦多大学 心肌球蛋白;分析许多心脏组织的基因
Lin, Haifan林海凡 杜克大学 发现对果蝇干细胞发育重要的亚细胞结构和分子
Ling, Victor林重庆 温哥华大学 对多种药物抗药性和P-糖蛋白的理解有贡献
Liu, F. Leroy刘舫 新泽西医科和牙科学院 分离和研究哺乳细胞一型和二型拓
扑异构酶
Liu, Jun刘钧 麻省理工学院 发现环胞霉素A和FK506的生化机理
Loh, Horace罗浩 明尼苏达大学 分子药理学
名字 所属 主要科学贡献/研究
Lu, Bai鲁白 国立健康研究院 海马突触反应的调节;神经营养因子
Luo, Liqun骆利群 斯坦福大学 神经发育的信号转导
Luo, Ming罗明 阿拉把马大学 对抗传染病药物的结构分析有贡献
Ma, Hong马红 宾州州立大学 发现植物第一个编码G蛋白亚基; 花同源异型框基
因的共同发现者
Ma, Jun马俊 辛辛那提大学 真核细胞内转录激活区分子本质的更好理解
Ma, Qiufu马求富 哈佛登那法波癌症研究所 发现神经决定和调节的基因
Ow, David 美国农业部,加州 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
Poo, Mu-Ming蒲慕明 伯克莱加州大学 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突触可塑性
Rao, Yi饶毅 华盛顿大学, 圣路易斯 发现神经细胞迁移的新分子
Sheng, Morgan沈华智 麻省理工学院 发现神经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相互
作用
Shi, Yang施扬 哈佛医学院 发现和分离阴阳一号基因,显示阴阳一号与E1A的功
能性相互作用
Shi, Yigong施一公 普林斯顿大学 参与细胞凋亡蛋白质的结构生物学
Shih, Jason 北卡大学 发现降解羽毛的酶并克隆其基因
Shih, Jean Chen 南加州大学 分析单胺氧化酶与其底物和小鼠行为的关系;克
隆单胺氧化酶基因
名字 所属 主要科学贡献/研究
Sun, Xiao-Hong孙晓红 俄克拉荷马医学研究基金会 阐明碱性旋-圈-旋转录因
子在淋巴细胞的基本作用
Tjian, Robert钱泽南 伯克莱加州大学 发现调节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
Ts'o, Paul曹安邦 霍普金斯大学 显示核糖体的亚基结构;发明一个有用的细胞
为基础的诊断工具
Tsai, Li-Huei蔡莉慧 哈佛医学院 发现神经细胞迁移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Tsien, Joe Z.钱卓 普林斯顿大学 用突变小鼠增加我们对神经生物学的理解
Tsien, Richard钱永佑 斯坦福大学 电压门控的钙通道,它们在信号和神经基因
表达的作用
Tsui, Lap-Chee徐立之 多伦多大学 克隆囊性纤维化的基因
Tye, Bik 的 尔大学 酵母端粒结构和MCM蛋白质的作用
Wang, Andrew H.-J.王惠钧 依利诺大学 确定DNA,DNA-RAN双体的三维结构
Wang, Ching-Chung王正中 旧金山加州大学 发现几种重要药物并研究其机理
Wang, James王卓 哈佛大学 第一个发现拓扑异构酶并研究其机理
Wang, Jean 圣迭哥加州大学 与癌基因和 瘤抑制基因有关的肿瘤生物学
Wang, Xiao-Dong王晓东 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阐明caspase激活的循环,包括
细胞凋亡中caspases 3和9的激活
Wang, Xiao-Fan王晓凡 杜克大学 克隆和研究转化生长因子受体I, II和III型
名字 所属 主要科学贡献/研究
Wong-Staal, Flossie黄以静 圣迭哥加州大学 首先克隆和测序艾滋病毒并阐明
其遗传多样性
Woo, Savio L.C. 西奈山医学院 理解苯酮鸟尿病的分子和群体遗传学;癌症的基
因治疗
Wu, Carl 国立健康研究院 分离调节基因表达的关键基因
Wu, Hong吴虹 洛杉玑加州大学 红细胞形成分子过程的更好理解
Wu, Jane Ying吴瑛 华盛顿大学 mRNA剪接和细胞迁移的机理研究
Wu, Kenneth Kun-Yu伍琨玉 得州大学,休士顿 血管的分子药理学和生物学
Wu, Hsien吴宪 哈佛医学院 发明新的多用处的血液分析系统
Wu, Ray吴瑞 的 尔大学 建立第一个测定DNA序列的方法。发明增强子贡献于转
基因水稻
Xiong, Yue熊跃 北卡大学 发现细胞周期调节的CDK抑制分子
Xu, Tian许田 耶鲁大学 瘤抑制基因和发育;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基因
Yu, Guo-Liang余国良 孟德尔生物技术公司,加州 建立高批量基因发现程序并
找到许多基因
Yu, Robert 乔治亚医学院 神经元 脂 屯僖核崦傅母? 理解
Yuan, Jun-Ying袁钧瑛 哈佛医学院 Caspase家族酶对细胞凋亡的控制
Zheng, Yixian郑诣先 华盛顿的卡内基研究所 发现丙型微管蛋白并研究微管
Zhong, Yi钟毅 冷泉港实验室 扩展对果蝇学习记忆的分子和细胞理解
Zhu, Jian-Kang朱建康 亚立桑那大学 克隆与植物缺水反应信号转导有关的几个
主要基因
Zhuo, Min 卓敏 华盛顿大学 对痛觉和可塑性的分子机理有贡献
㈦ 诺贝尔奖4华裔科学家的介绍
2014年诺贝尔奖从北京时间10月6日起陆续揭晓,曾35次成功预测诺贝尔奖得主的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看好4位华裔科学家张首晟、杨培东、“OLED之父”邓青云、钱泽南夺奖。尤其张首晟、杨培东是改革开放后在大陆接受教育的新一代,更令全球华人瞩目。
㈧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院士
人文与科学院共分为五个学部及二十四个学组:
Ⅰ. 数理科学部
1. 数学组
2. 物理组
3. 化学组
4. 天文及地理学组
5. 工程科学与技术学组
6. 计算机科学组
Ⅱ. 生命科学部
1.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组
2. 细胞生物学、发展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学组
3. 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行为生物学组
4. 演化生物学、种群生物学、生态学组
5. 医学、生理学、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组
Ⅲ. 社会科学部
1. 心理学、教育学组
2. 经济学组
3. 政治学、国际关系、公共政策学组
4. 法律(包括法律实践)学组
5. 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人口学组
Ⅳ. 艺术与人文科学部
1. 哲学、宗教学组
2. 历史学组
3. 文学及语言学组
4. 文学创作学组
5. 视觉艺术及表演艺术组
Ⅴ. 公共事务、商业与行政管理学部
1. 公共事务、新闻与传媒组
2. 商业组
3. 教育、科学、文化与慈善组 历史上,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或者外籍院士的华人包括:
胡适,哲学家,前中央研究院院长,前北京大学校长,1932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吴经熊,法学家,前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前中华民国立法委员,「中华民国宪法第一草案」(吴氏宪草)起草人,1938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翁文灏,地质学家,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士,前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1947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1949年当选为院士。
李政道,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59年当选为院士。
林家翘,数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前主席,1962年当选为院士。
王瑞駪,物理学家,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教授,1970年当选为院士。
吴健雄,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被誉为「物理学女王」及「中国的居里夫人」,1972年当选为院士。
丁肇中,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75年当选为院士。
黄克孙,物理学家,翻译家,诗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76年当选为院士。
李远哲,化学家,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前中央研究院院长,1975年当选为院士。
何炳棣,历史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前会长,1979年当选为院士。
韦潜光,化工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工学院前院长,1982年当选为院士。
丘成桐,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1982年菲尔兹奖得主,1982年当选为院士。
王倬,生物化学家,哈佛大学教授,1984年当选为院士。
王义翘,生化工程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85年当选为院士。
朱经武,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1989年当选为院士。
项武忠,数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1989年当选为院士。
谢希德,物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校长,1989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徐遐生,天文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天文学会前主席,国立清华大学前校长,1992年当选为院士。
朱棣文,物理学家,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能源部长,1992年当选为院士。
王赓武,历史学家,澳洲人文科学院前院长,香港大学前校长,1993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翁启惠,生物化学家,中央研究院院长,1996年当选为院士
钱泽南,生物化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主席,1997年当选为院士。
廖述宗,生物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院士。
何大一,医学家,洛克菲勒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院士。
吴以仲,生物学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任,1998年当选为院士。
王佑曾,资讯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前副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1999年当选为院士。
李文雄,演化生物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院士。
李太枫,天文学家,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前所长,1999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姚期智,计算机科学家,普林斯顿大学与清华大学教授,2000年图灵奖得主,2000年当选为院士。
余国藩,人文学人,芝加哥大学教授,2000年当选为院士。
崔琦,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2000年当选为院士。
姚鸿泽,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2001年当选为院士。
林潮,天文学家,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教授,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创所所长,2002年当选为院士
萧荫堂,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2004年当选为院士。
谢宇,社会学家,密歇根大学教授,2004年当选为院士。
林芳华,数学家,纽约大学教授,2004年当选为院士。
田刚,数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2004年当选为院士。
陈怡,音乐家,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教授,2005年当选为院士。
钱煦,生物医学工程学家,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教授,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2006年当选为院士。
哈金,作家,波士顿大学教授,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2006年当选为院士。
施春风,力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前校长,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创校校长,2006年当选为外籍院士。
詹裕农,生物学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2007年当选为院士。
叶公杼,生物学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2007年当选为院士。
袁钧英,生物学家,哈佛大学教授,2007年当选为院士。
巫鸿,艺术史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2007年当选为院士。
谢晓亮,化学家,哈佛大学教授,2008年当选为院士。
雷干城,理论物理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2009年当选为院士。
戴宏杰,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2009年当选为院士。
胡玲,微电子学家,哈佛大学教授,2010年当选为院士。
陈长谦,化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长,2010当选为院士。
翁玉林,天文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2011年当选为院士。
张首晟,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2011年当选为院士。
张寿武,数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11年当选为院士。
王映真,医学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011年当选为院士。
侯一钊,数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应用数学系主任,2011年当选为院士。
杨培东,化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2012年当选为院士。
骆利群,生物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2012年当选为院士。
施一公,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2013年当选为院士
郁彬,数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2013年当选为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