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案例 或者是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案例 谢谢了!
摘要:集团企业关联交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有降低经营成本、发挥规模效益、优化资产结构、实现集团利润最大化和提高整体市场竞争能力等客观的需求,但不公平关联交易所引发的集团风险案例,对银行等债权人权益的损害也十分突出,严重威胁了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暴露出我国现行关联企业制度的缺陷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关联风险控制机制的漏洞。本文剖析了关联交易的4种主要特征,旨在揭开集团企业关联交易复杂、神秘的面纱,结合商业银行信贷操作实际,提出了防范集团关联交易风险的六个环节。
关键词: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关联交易;集团客户授信管理;集团客户信贷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利益关联组成的各种企业集团得到了迅速发展,规模庞大、发展稳健的大集团不仅成为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了各家商业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但“德隆”、“蓝田”、“农凯”、“华光”等大型集团风险案例的爆发,给相关银行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稳健运行。在这些案例中,商业银行应该接受哪些教训、应该在风险防范的哪些环节加以改进?本文列举了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案例四种类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从中应汲取的教训,提出从六个环节防范集团客户信贷风险。
一、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案例的四种类型
(一)盲目扩张失败型:银行信贷资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些有过辉煌经历的集团客户企业家往往有太强的扩张欲望,无往不胜的过往经历,使得他们很容易形成一种自我崇拜和好大喜功,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企业的实力。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企业往往会进行盲目扩张,一旦扩张失败,大概有四种结局:一是草率地进入新领域,结果在多元化经营中败下阵来,比如巨人集团;二是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开设多层次的分支机构,最后导致管理失控,比如三株集团;三是过度追求广告的轰动效应,最典型的例子是不顾自身财力争做所谓的“标王”,从而导致经营巨亏,比如秦池酒业;四是挥舞资本大棒、超过自身实际能力进行跨行业大兼并,过度负债形成的巨量短期资金被长期使用,最终资金链不堪重负断裂,导致整个企业帝国轰然倒塌,比如新疆德隆。
(二)资本运作失策型:银行信贷资金陷入资本运作“黑洞”
目前,资本运作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管是国有企业之间通过资产划拨、股权划转等方式进行的国有资产优化组合,还是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都涉及到资本运作,虽然这些资本运作并不全部由企业本身主导完成,但是企业本身必定要扮演重要角色。二是在企业扩大经营过程中的主观欲望。企业要扩大经营必然伴随资本运作,应该警惕的是,集团客户特别是上市的集团客户陷入资本运作“黑洞”的案例很多,近年来,因资本运作不当而出现经营风险甚至破产倒闭的企业约占总数的30%。曾有资本市场“西南王”之称的朝华集团董事长张良宾因涉嫌金融诈骗、虚增注册资本等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它可能存在的资本运作“黑洞”高达20亿元,其中仅违规担保项就达9.7亿元。目前,朝华集团已被众多债权人包括华夏银行、上海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诉上法庭,涉诉金额高达8亿元。[1]此案虽然不像德隆那样令人震惊,但给商业银行留下的教训非常深刻,银行贷款必须警惕再度陷入集团资本运作的“黑洞”。
(三)集团管理失当型:银行信贷资金陷入企业的管理风险
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一是来自于资金频繁挪用。在集团企业中,从属企业以自身名义获取的贷款往往被控制企业挪作他用,不仅为违规经营提供了土壤和手段,也难以真正体现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增加了贷款风险。虽然银行有权对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但由于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欠缺及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银行在实践中很难对贷款的使用进行真正的监督。二是自于财务虚假。集团企业中存在大量虚假出资行为,重复验资、先出资后抽逃、注册资本不到位等现象严重,造成企业资本和资产不实;合并报表与承贷主体报表不分,编制合并报表未剔除集团关联企业之间的投资与应收应付款项等,夸大了承贷主体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母公司财务报告未披露成员单位之间的关联交易、相互担保情况等,形成财务泡沫;一些集团企业为包装上市,往往通过关联交易随意调整集团内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使银行很难准确掌握客户真实的资产负债和效益状况,直接影响了银行贷前调查及贷后管理决策的准确性。三是来自于道德缺失。当前道德缺失的集团企业不乏其数,其往往通过关联交易将成员企业之间的资产、债务进行重组等,蓄意逃废银行债务。常见的形式有:通过破产逃废债务;通过企业分立,将债务留在原企业,悬空债务;抽逃优质资产、资金组建新的企业,将不良资产留给原企业,并由其承担债务,达到“金蝉脱壳”的目的。四是来自于公司治理结构混乱。集团企业领导者往往拥有大部分甚至全部股权,从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原“健力宝”董事长的张海,上亿交易往往就是一个人就能定了,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样“一言堂”的决策机制下,有所过失也不奇怪。
(四)信用集聚失控型:银行信贷资金陷入信用膨胀等关联风险
这是集团客户出现风险的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是从审贷形式上看,一般集团企业各成员的贷款金额不是很大,但由于其从属企业受控制企业的支配,从属企业以自己名义获取的贷款经常被控制企业抽调使用,控制企业通过从属企业获得贷款。二是从信贷总量上看,如果将集团企业群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看待,则控制企业贷款量往往大大超过其授信额度,形成集团企业整体的信用膨胀。三是从控制关联风险难度上看,集团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通过投资、参股等形式在各地建立关联企业,银行分支机构很难掌握其复杂的关联关系。目前各商业银行因缺乏一条授信信息完全共享的通道,这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同一银行的分支机构与同一集团企业的关联成员之间的交叉贷款、重复贷款现象。[2]由于关联企业之间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具有很大的同质性、关联性,整个债务链十分脆弱,一旦一家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整个集团企业的贷款安全受到影响。
二、商业银行防范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商业银行要按照“防患未然、控住风险、加强协调、高效运作”的原则,从以下六个环节,有效防范、遏制集团信贷风险的发生。
(一)严格准入条件,防止“病从口入”
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集团性客户准入的核心条件,重点评价分析集团性客户主业的稳定性、主营业务现金流量的稳定性、集团成长的稳定性和核心竞争力、集团在投资中的风险偏好以及与银行的合作态度等。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组织结构清楚、财务制度健全、资金往来规范、符合国家行业产业政策、经营效益又好又快、发展和扩张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集团性客户,应予以支持。对主营业务不突出、财务制度不健全、关联交易不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或客户不愿意提供关联方信息的集团性客户,应审慎介入。对单纯依靠银行信用膨胀进行规模扩张的家族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混乱、涉足股市期市等高风险市场、资本运作频繁的集团性客户,严格控制其授信额度,并作为重点关注和风险监控对象,建立逐步退出机制。
(二)统一授信,控制授信总量
严格执行《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要求,对集团客户的授信管理上必须实行统一授信,将集团公司与其所有关联企业作为一个主体来评价。统一授信可以避免其因资本或资产的虚增而导致的银行贷款过度集中和信用膨胀,从而可以防止分散授信情况下集团授信总量的高估,同时由于关联交易只是使有关利益在集团内部进行分配,统一考察集团整体授信承受能力可以消除集团内部控制方式造成的人为影响,降低集团企业的整体信用风险。在深入调查并摸清集团性客户总体情况的前提下,根据集团性客户的真实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模式和财务状况,选择不同的授信模式对集团性客户进行授信。对集团性客户整体授信既要考虑集团的授信空间和整体承贷能力,也要考虑具体用信企业的实际用信需求和承贷能力,具体授信必须落实在核心业务、核心资产和核心项目上,防止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同时,加大对授信工作尽职调查、审查、审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授信业务的健康规范开展。
为此,对在产权上存在控制关系且由母公司合并报表反映经营成果的集团客户,应通过合并报表核定集团最高授信额度,然后根据各下属公司的资产、经营及信用需求情况,进行适当分配,对子公司的授信必须在集团核定的授信额度内掌握;对未合并报表反映经营成果,但在经营权上存在控制关系或主要投资人、关键管理人员、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存在控制关系的集团客户,应以集团内的独立法人为授信对象核定授信额度,在此基础上核定对集团客户的整体授信额度;在集团企业授信额度核定时要综合考虑掌握客户他行融资情况、关联企业担保情况,对客户授信承受能力进行科学分析;结合贷后管理,根据集团客户重大关联交易导致集团内单个企业的资产变动情况以及他行信用注入情况,动态调整集团客户授信额度或集团客户内单个企业的授信额度,切实控制集团客户的用信总量。
(三)优化担保方式,减少关联担保
对集团客户要大力推行最高额资产抵押授信方式。通过以集团核心资产设定抵押,尽最大可能控制由关联企业担保的授信额度;对集团内关联企业相互担保的信贷业务,要从严掌握担保企业的担保能力。同时相应扣减担保企业的授信额度或分配给担保企业的授信额度;选择担保方式要注重物的担保,杜绝担保形式化。选择关联企业融资担保方式时,应当以抵押、质押等物权担保方式为主,避免关联企业互保、联保。不仅要关注设定的担保是否合法,还应当注意担保主体是否具备代偿能力。如果控制公司拥有较多从属公司而且其从属公司股权易于变现,可以要求控制公司为从属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一旦从属公司违约,银行可以直接要求控制公司履行担保义务。而控制公司作为控股公司,银行在追索其担保责任时可以通过追索控股股东,进而执行控股股东持有的从属公司股权,从而避开股东有限责任的限制,把控制公司和从属公司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行统一的风险控制。
(四)加强贷后管理,密切关注整个集团客户的经营状况
加强对集团客户信贷资金去向检查。要充分利用信贷管理系统、企业征信系统和会计系统,进一步落实好贷款“三查”制度,加强对大额授信客户信贷资金流向监控,做好客户贷款用途的调查和贷后信贷资金使用的跟踪检查,确保贷款规模与客户生产经营相匹配、资金用途规范;要加强对集团客户资金账户的监控检查,防止企业通过转账混用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并重点监督集团客户利用资金“打新股”等短期占用行为,对既有信贷资金又参与股票买卖的企业,要实施重点监测并控制好信贷资金规模和用途,严防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房)市。
严密监控集团客户尤其是控制企业以及还款资金来源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异常动态;关注各个成员企业之间和与银行有密切关系的成员企业之间各项大额资金往来情况;关注关联企业集团重大资产处置情况、集团经营管理体制(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改制)的变化、面临的诉讼风险;严密监控企业投资人和主要管理人员的诚信状况。
(五)加强相关同业合作,协调经营管理行为
1.建立主办行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对系统内整个集团客户的监管要以整体授信核定行作为管理行,负责对集团客户管理的组织和协调;母公司或核心企业所在地经营行作为主办行,具体负责对集团客户整体风险预警,建立统一授信监测台账和监测档案,实行全方位动态监测和发布;子公司所在地经营行作为协办行,要及时向主办行及管理行通报子公司经营情况、对外融资及重大关联交易情况。通过管理行牵头,建立联系制度,对集团重大事项、资金往来、异地经营状况等及时沟通,共同协商对策,拟定监管方案。集团客户主办行要逐户落实管户主责任人并明确管理职责,管户主责任人要收集客户信息并定期联系客户,监管客户资金账户往来,信贷资金使用情况及客户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客户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情况及与债权人的合作关系,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情况;要按规定进行贷后检查,落实审批内容,了解客户的母公司和主要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资产尤其是核心资产的变动情况,检查信贷资金的流向,发现预警信号,要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信贷风险。并将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及时登记到信贷管理系统中。
2.建立金融同业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全方位协作监管。对在多家银行有贷款的集团性客户,要积极提请银监局、人民银行建立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系统,以集团客户基本账户开户行作为牵头行,完善集团客户重大事项登记信息,实行有效监督;利用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时查询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用信总量和担保情况;由监管机构牵头,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集团企业进行全面财务审计(中介费用由各受益行或集团共担),相关审计结论由出资银行共享;各商业银行之间加强协调与合作,避免对单一企业集团过度竞争、重复贷款。
3.对集团客户的日常监管中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司法、经济综合部门的配合与支持。财政部门在规范、完善集团企业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财会监督检查,要求集团企业按《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有关内容;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要在企业兼并、合并、分立等过程中,依法行政,从严审查,规范程序,确保债权人的利益得到落实。海关、商检、评估、审计等部门要对企业投入的资金、设备、技术及商品交易等做好检验、审查和验资工作,确保企业资本的真实性;司法、执法部门要加强司法、执法力度,加强司法控制,保护债权人利益,打击借款人利用关联交易逃债、赖债等行为,尤其是要充分运用《合同法》、《破产法》、《担保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所规定的债权保全制度,防止借款人转移财产等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商业银行等债权人利益。[3]
(六)提高信贷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强化责任追究力度
通过自学、专题培训等形式,增加信贷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并辅以专项的激励措施,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既精通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要求,又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如拥有法律、会计、资产评估等执业资格,能够识别一定层面上财务、市场、技术等风险因素的“专家型”信贷人员,从深层次上提升识别风险、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实现由感性、经验型、关系型的信贷从业人员结构向理性、知识型、专家型的结构转变,为控制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提供智力保障;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尽职行为且导致信贷资产风险未被及时发现和控制,按照不同的情形和性质,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决不手软,维护执行制度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 马晨明,杨德术,冯宗德.警惕贷款客户陷入资本运作“黑洞”[N].金融时报,2006-04-17.
[2] 《商业银行关联企业贷款风险新表现值得关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提示,2008年4月.
[3]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3年第5号、2007第12号]). 转贴于 中国论
㈡ 张良宾的早年经历
张良宾在资本市场上收购涪陵建陶(朝华集团的前身)、西昌电力的法人股,进而涉足实业领域,并最终将这两家上市公司纳入旗下。 2003年,张良宾与兄弟张斌一道以12亿元的身家,跻身胡润中国百富榜第61位。但此后,张良宾在收购华西证券和四川立信的过程中,遭遇重挫。而其陆续收购的包括朝华集团在内的10多家实业公司,也并未带来收益。在资金严重吃紧的情况下,张通过一系列的担保向银行套资金。去年底,重庆证监局开始对其立案调查。
㈢ 四川立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 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张良宾于2005年5月20日与香港亚王集团有限公司赵晓轮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书》及其补充合同,将其合法持有的四川立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70%的股权转让给香港亚王集团有限公司的赵晓轮。本次股权转让完成之后,赵晓轮获得张良宾持有的四川立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70%的股权,成为四川立信公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控股股东和朝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法定代表人:张宏飞
成立时间:1995-06-23
注册资本:18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1000000028834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区双楠路326号双楠商业中心702号
㈣ 张良宾的发家史
红庙子淘到第一桶金
10年前发家红庙子 张良宾出生于四川涪陵,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
1993年,辞职后的张良宾揣了3000块钱从重庆跑到成都,混迹于红庙子,跟那些股票炒家和资金贩子“勾兑”。这时他的全部“本钱”就是11年信贷员所积累的关系,他称“手上有一个不到20万的小私募基金”。
张良宾的第一桶金是从“深发展”淘出来的。1994年的时候,他找工商行的旧同事做担保,向一个做房地产的包工头借了20万,加上自己的一点积累,承包了一家信用社(这个做法在当时很流行,后被禁止)。这家信用社有2000万元的存款,可以做500万元的融资担保。1995年下半年,张良宾用这500万买下100万股深发展,当时深发展成本价是7.5元,但可以透支。他一直守到送完股以后的40元才卖出。500万元变成了4000万元,张良宾由此成功掘得第一桶金。
而最让市场津津乐道的,是张良宾、张斌兄弟在四川电器上的成功,四川电器在1998年的中报显示,以张斌为法人代表的深圳正东大公司持有四川电器333万股,占当时2080万流通股本16%强,直到2000年,张氏兄弟才撒手出局,其间该股从11元涨升至58元(复权后),为他们赚了近1.5亿元。而他们染指的另一只牛股长丰通信则更是牛气冲天,一年大涨5倍。然而,张氏兄弟均能从中全身而退,由此可见其对证券市场的熟谙程度。
以后的日子就顺当多了。张良宾说他最多的时候在二级市场持仓近一个亿,不是第二就是第三大股东,主账户上曾严重超仓。不过,后来觉得二级市场风险越来越大,于是从2001年7月开始,从二级市场逐步清仓。
摆开架势“做实业”
1996年4月,涪陵建陶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上市遇阻,当时有两三家单位觉得上市无望,持有的法人股不想要了,张良宾悉数买下,共1650万股,每股成本1.6元。当时涪陵建陶的股本结构是:国家股2000万股,公众股1492万股,加上法人股1650万股。张良宾从相关部门批到指标,将涪陵建陶运作上市。后来有人为此大生感叹,活该张良宾发财,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涪陵建陶是移民库区企业。
此后,张良宾摆出“做实业”的架势,将制陶传统业务从上市公司剥离给了第一大股东四川立信,公司更名为朝华科技。张良宾称,未来的IT项目销售额预计在10个亿以上,将成为朝华科技的主营业务。
此后上海朝华科技2001年8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9000万元,其中朝华科技出资8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为88.9%。
投1亿参股西昌电力
在张良宾的盘子里,四川立信参股的西昌电力应该是最受宠的项目。
1996年西昌电力上市前,没有人愿意进去,当时张受让了2900万股法人股,价格和国家股一样,是1.9元,后来又零零星星以2元的价格收进4000万股法人股,共花了将近一个亿,持股量不到34%。
㈤ 中国富豪特别报告的首次发布
涉罪率仅1.4%
报告指出,从1999年到2008年的10年中,共有1330名中国富人登上胡润百富榜,虽然上榜的绝大部分企业家至今仍在带领企业发展,但也有49人发生了“变故”。
不过,根据胡润的说法,只有已经被判刑和等待宣判的19名“倒霉富豪”,才被认定真正出了问题,他们占1330名入榜富豪的1.4%。这19名问题富豪分别是顾雏军、黄宏生、李松坚、刘军、罗忠福、牟其中、唐万新、吴志剑、杨斌、郁国祥、张良宾、张荣坤、张文中、周伟彬、周益明、周正毅、周小弟、刘根山、关国亮。
17名“问题富豪”入狱
至于被曝光遭受调查的,则包括了曾荣登百富榜榜首的国美前主席黄光裕和中信泰富前主席荣智健等。
对于落马富豪问题,胡润认为,这些富豪之所以在从商过程中违法违规,部分是受到经商制度缺陷影响。但胡润表示,经商环境已有改变,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管道比较多,融资问题已相对容易解决,政策方面也有突破。
报告显示,正在被调查的富豪当中,包括国美电器的黄光裕及黄俊钦兄弟等7人,都曾连续4次以上登上胡润百富榜。
胡润称,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待富豪的态度并不公平,认为有财富者一定有问题。他强调,“10年来共有1330个富豪,仅有49人出事,比例并不高。”他说。报告显示,98.6%的民营企业家都带领着企业健康发展,尽管一些人出“问题”,但不能因此抹杀民营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2011年1月18日胡润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中国富豪特别报告》。这也是继2009年8月26日之后胡润研究院第二次发布此类报告。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富豪特别报告》称,胡润百富榜发布至今的12年(1999-2010年)中,登上百富榜的富豪人数上升至1882位,其中98.7%的上榜企业家在带领企业健康发展。而此次上榜的“问题富豪”只有24位,仅占上榜总人数的1.3%。
胡润研究院将“问题富豪”分为三个类别,其中在狱中的有18人;已出狱的有2人;还有4人尚未宣判。20位被判刑的(包括在狱中的和已出狱的)企业家的罪名共有52条,平均每人2.6条。其中行贿是上榜富豪入狱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资本市场相关问题、诈骗和挪用资金等。与上次47位“倒霉”富豪上榜相比,此次上榜人数明显减少。
数据显示,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家电和零售行业依次是问题富豪最多的行业。其中地产行业有9人,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有4人,家电和零售行业分别有2人。
报告还指出,45岁是问题富豪被判刑时的平均年龄。他们平均40岁出问题,43岁被发现,45岁被判刑,56岁被释放。18位在狱中的问题富豪中,最富有的是黄光裕,2011年他仍以240亿元财富在“2010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21位;其次是物美集团的张文中。 第一部分
服刑的18人【数据统计于2011年】
●顾雏军公司:格林柯尔控股
排名情况:2001-2004年,三次上榜。2005年7月29日在北京被捕。2009年4月9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以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三罪并罚,顾雏军执行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680万元。
●黄光裕公司:国美集团
排名情况:2001-2010年,连续10年上榜,并曾三次问鼎首富。2008年11月21日,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警方拘留。2009年1月18日,黄光裕辞去国美电器董事职务。2010年8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黄光裕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单位行贿罪案终审宣判,黄光裕获有期徒刑14年。
●兰世立公司:东星集团
排名情况:2005-2008年,连续4年上榜。2009年9月13日被武汉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29日经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2010年2月23日法院下达逮捕决定。2010年4月9日,兰世立因逃避追缴欠税罪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4年。
●李松坚公司:明园集团
排名情况:2005-2006年,连续两年上榜。2006年11月22日由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2007年李松坚被长春市中院一审认定单位行贿,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
●刘根山公司:茂盛集团
排名情况:2002-2007年,连续六年上榜。2008年6月5日被浙江警方刑拘,7月11日被批捕。2009年2月25日上午,刘根山因涉嫌抽逃资本、挪用资金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受审。2009年8月26日,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上海茂盛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茂盛集团)原董事长刘根山因抽逃注册资本金罪被判3年、挪用资金罪被判6年,两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刘军公司:北京泰跃
排名情况:2004年排名第80位。2006年7月被捕,泰跃系轰然倒塌。2009年6月上旬,石家庄中院作出一审判决,对公诉方指控的罪名和事项予以全部认定,数罪并罚,判处刘军有期徒刑14年。该案正由河北省高级法院进一步审理。
●罗忠福公司:福海集团公司
排名情况:1999-2001连续三年上榜。2008年8月27日,贵阳市清镇人民法院环保法庭以非法占用农用地、滥伐林木两项罪名,分别判决罗忠福有期徒刑10年半。2008年9月29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以非法占用农地罪和滥伐林木罪对罗忠福判处10年6个月有期徒刑。
●牟其中公司:南德经济集团公司
排名情况:1999年排名16位。1999年1月7日,牟其中因涉嫌信用证诈骗罪被刑事拘留。1999年2月8日,牟其中被逮捕。2000年5月3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牟其中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3年9月,牟其中的刑期改为18年。
●唐万新公司:上海德隆、新疆德隆
排名情况:2001-2003连续三年上榜。2004年唐万新被刑拘。2006年4月29日下午,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金融证券案——德隆案主案在武汉中院一审宣判完毕。唐万新被判有期徒刑8年,并处40万元罚款,而德隆系三家核心企业合计被罚103亿元。
●吴志剑公司:深圳政华集团
排名情况:1999-2000年连续两年上榜。2003年4月,吴志剑因合同诈骗及伪造国家机关证件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7年,并处罚金50万元。2009年2月26日深圳福田检察机关以非法经营罪对其提起公诉。前该案仍在审理之中。
●杨斌公司:欧亚农业
排名情况:2001年排名第2位。2002年11月27日被逮捕。2003年7月14日,杨斌因虚报注册资本罪、非法占用农用土地罪、合同诈骗罪、对单位行贿罪、单位行贿罪、伪造金融票证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罚金230万元。
●张良宾、张斌兄弟公司:四川立信
排名情况:2003年排名61位。2006年3月,张良宾因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罪名被抓。2008年,张良宾因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两项罪名,被四川省凉山州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8年,其弟张斌被判有期徒刑15年。
●张荣坤公司: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排名情况:2002-2005年连续四年上榜。2006年10月张荣坤被依法逮捕。2008年6月22日,张荣坤案终审判决,其因犯单位行贿罪、对公司人员行贿罪、操纵证券市场罪、欺诈发行债券罪和抽逃出资罪,五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
●张文中公司:物美集团
排名情况:2005-2010年,连续六年上榜。2006年11月12日辞职。2008年10月10日,张文中被河北衡水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
●周伟彬公司:金冠涂料集团有限公司
排名情况:2001-2006年,曾四次上榜。2006年10月20日被佛山市国税稽查分局连人带车带走后被刑拘。2007年12月3日下午4时许,周伟彬二审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周小弟公司:周氏集团
排名情况:2005-2007,连续三年上榜。2007年11月因涉嫌雇凶杀人,被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拘留。2009年11月4日一审宣判,认定周小弟犯有故意伤害罪、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应两罪并处,决定对其执行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亿元。
●周益明公司:明伦集团
排名情况:2003年排名83位。2006年12月1日,四川省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周益明无期徒刑。2007年4月2日周益明终审以合同诈骗罪,被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周正毅公司:上海农凯集团
排名情况:2001-2002连续两年上榜。2003年9月,周正毅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和操纵证券价格罪被捕。2004年6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周正毅有期徒刑3年。2007年11月30日,上海二中院认定,周正毅犯单位行贿罪、对企业人员行贿罪、行贿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挪用资金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6年。
第二部分
出狱的2人【数据统计于2011年】
●黄宏生公司: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
排名情况:1999-2010年中曾11次上榜,仅2001年缺席。2004年被香港廉署拘捕。2006年7月,被香港区域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2009年7月4日提前保释出狱。
●郁国祥公司:新恒德置业
排名情况:2005-2010年,曾四次上榜。2006年12月28日,上海社保案中郁国祥因涉嫌行贿被监视居住。2007年4月6日,被逮捕。2008年11月25日一审判决判处郁国祥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第三部分
被拘捕而尚未宣判的4人【数据统计于2011年】
●冯永明公司:光明集团
排名情况:2005年排名351位。2008年9月26日,被伊春市公安局刑事拘留。2010年10月,其涉嫌贪污案在伊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还未一审宣判。
●关国亮公司:新华人寿
排名情况:2007-2008年,连续两年上榜。2006年12月底,关国亮被正式免除新华人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2007年11月16日,被立案调查。此案至今尚未宣判。
●王福生公司:新富集团
排名情况:2007年排名第351位。2007年9月26日,王福生被北京市公安局正式逮捕。该案仍在审理过程中。
●颜立燕公司:上海达德投资
排名情况:2006-2008年,连续三年上榜。2009年5月22日,颜立燕被刑拘,6月中旬被正式批准逮捕。其所涉罪名为“合同诈骗”。此案至今尚未宣判。
【参考资料来源】
㈥ 张良宾的冻结资产
西昌电力讨要代偿款
自张良宾2006年被警方控制,这位曾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朝华系帮主”,就留给西昌电力10.23亿元的对外担保。在这些担保中,最大的一笔便是太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极集团”)2.8305亿元担保。
故事要从2001年说起。当年11月,太极集团与朝华科技签订协议,约定相互为对方银行借贷提供担保,协议约定的互保金额为2.6亿元。随后,朝华科技向多家银行分笔借得3.0372亿元,太极集团与子公司太极实业提供了担保。
3年后,银行开始逐笔催款,朝华科技却因资金链断裂而无力偿还。随后,朝华科技控股股东四川立信(当时实际控制人为张良宾)以其拥有的西昌锌业2.8亿股权,为太极实业的担保提供反担保。然而,太极方面担心四川立信拟质押的西昌锌业43.98%股权有问题,提出追加张良宾控制下的西昌电力为质押担保。
就这样,西昌电力被推上了担保席。2005年,朝华科技东窗事发,西昌电力随之背上“黑锅”,资金黑洞开始显现。而朝华科技持有的西昌电力股权通过司法拍卖,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和四川省电力公司接盘。之后通过收购其他股东的股权,四川省电力公司跻身西昌电力第一大股东。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已经裁定,冻结四川立信所持有的朝华集团在深交所的全部股份,冻结期间,四川立信不得转让。同时,除朝华集团为被告外,法院亦批准追加朝华科技为本案被告。然而,朝华科技已严重资不抵债、生产陷入停顿,如无人接盘重组,其股份便一文不值。
1.12亿元担保债务尚缠身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立信也大有故事。本报记者获得的最新工商资料显示,张良宾出资3600万元现金,是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赵晓轮,出资1.26亿元,获四川立信70%股份。
赵晓轮与张良宾颇有渊源。1993年,张良宾辞掉重庆市工商银行涪陵支行信贷员的工作,跑到成都红庙子,一步步成为朝华科技、西昌电力控股股东,在西南股市翻云覆雨。1996年前后,张良宾与赵晓轮相识。此后,赵晓轮曾出手救张良宾于危难之中,两人成为患难之交。然而,因张良宾隐瞒朝华集团近20亿元的债务黑洞,使得赵晓轮在接手朝华科技后,两人的分歧逐渐增大,最终闹得不欢而散。
事隔多年,赵晓轮依然出没在成都,只不过,他的身份已经改变。本报记者调查得知,身为香港亚王能源集团控制人的赵晓轮,已经在川先后创立了九龙电力、富港置地和双楠开发等子公司,主营业务为能源和房地产开发。
“西昌电力担保案因张良宾而起,我们其实也是受害者。”亚王能源集团一位部门负责人说,四川立信资产已被冻结,与西昌电力纠纷一事正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他们也在等待法院的判决。四川立信的资产到底能不能抵上2亿元,不得而知。
截至2009年上半年,西昌电力剩余的担保问题金额为1.12亿元,该公司称如果这笔代偿款能够拿到,将使得公司最大的一笔担保案圆满解决,公司就能早日摆脱纠缠了4年的系列担保案,获得新生。
㈦ 谁知道朝华安博士软件公司怎么了
跟这个有关。
新浪科技讯 3月20日,有知情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长虹朝华将更名为长虹佳华,并将启用新的企业标识和LOGO。该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称,长虹朝华这次更名主要是为了摆脱动荡不安的朝华系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更名长虹佳华
来自该知情人士的消息称,长虹朝华将在3月21首先在企业内部通告启用新名称,22日对外通告启用,而28日将正式切换企业标识,这主要包括新的视觉(VI)形象的启用和公司字样的变更。至于公司新名称长虹佳华的字样为什么样式,公司VI以什么颜色为主,该知情人士没有进一步透露。
另外,更具体的消息称公司新名称长虹佳华启用后,员工名片、公司简介等会随之印刷;内部网站在公司21日发文后会第一时间更新标识和名称,外部网站 (www.changhongdigi.com) 将于27日至28日更新完毕。
四川长虹朝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虹朝华”)是国内知名的IT产品分销商,该公司是长虹集团和朝华集团((000688.SZ))旗下的朝华科技于2004年10月共同出资1.02亿元组建而成,其中长虹占51%,居控股地位,其它股东还包括祝剑秋等管理团队,占股10%。长虹朝华成立后一直致力于3C融合产业发展的探索,曾是IBM、AMD、北电网络、Brocad、中兴通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品的代理商,最近该公司还接手东芝笔记本的全国总代理。
摆脱朝华系
作为长虹的控股子公司长虹朝华在国内IT产品分销领域一直口碑较佳,业绩也不错,但近一年来却遭到公司另一大股东朝华的影响,形象上深受拖累。
2005年5月28日,朝华集团发布公告称总裁祝剑秋退出董事会,之后不久祝辞去总裁职务,只保留长虹朝华总裁的一职,这在当时被业界看作是祝剑秋退出朝华系投奔长虹集团的第一步,而2005年10月,祝剑秋确实如业界所料加入了长虹董事会。
此前,由于香港亚王集团的赵晓轮等入主朝华集团,朝华董事长张良宾被逼让位,只保留公司董事职位。这拉开了朝华集团动荡的序幕。
2006年1月14日,张良宾等过半数的公司董事召开2006年董事会紧急会议,罢免了董事长赵晓轮、副总裁李众江等人的职务,重掌朝华集团。通过这次政变张良宾卷土重来,但2006年3月15日晚,朝华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张良宾、副董事长李众江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不能履职。至此,朝华政变进入高潮也暂告一段。
朝华集团的动荡不安已经给长虹朝华的品牌形象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据知情人士称,这种负面影响令长虹朝华的其它股东十分不满。因此,这次长虹朝华更名是大股东长虹欲使其摆脱朝华阴影的举措,同时也加速了长虹朝华在名义上向长虹先行靠拢。
更名背后的三点猜想
长虹朝华这次更名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换标事件,其背后很可能藏有更深层次的玄机,以下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更名背后的资本力量。表面上看如上所述,这是大股东长虹集团欲摆脱朝华系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自救措施,但进一步猜想,这也可能预示着朝华将退出长虹朝华。因为要在长虹朝华中要拿掉“朝华”的名字没有经过朝华的允许显然是不行的,这背后的平衡办法值得玩味,其中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身处逆境的朝华从长虹朝华抽身。
另外,朝华如果从长虹朝华抽身,是否也会剥离朝华科技?这个问题再一次把去年盛传的长虹将收购朝华科技一事推向了公众视野。
更名背后的操手。知情人士称这次长虹朝华更名背后的直接操作人是该公司总裁祝剑秋。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祝剑秋第二次操作类似的事情。
2004年9月,时任朝华集团总裁的祝剑秋看到公司已经非常具有规模,遂将朝华标志由Zarva换为ZARVA,并高调宣称希望朝华在换标后从零开始,完成百亿元战略目标,并最终走向国际。而后来,由于“朝华系”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朝华的国际化梦想也成空。
时过境迁,今天身为长虹董事、长虹朝华股东和总裁的祝剑秋再次操刀更名和换标,可以理解为不但是在替大股东履行管理职务,也是为了自救而加快逃离朝华系做出的抉择。
朝华IT帝国危局。由于朝华系一直风波不断,朝华集团旗下IT帝国大厦命运也将难料,再加上祝剑秋投奔长虹,朝华科技前景也将更不容乐观。
资料显示,2005年5月25日,朝华科技就曾因朝华集团的担保纠纷而被法院冻结1.6亿股股份;当年5月30日由于受到母公司遭诉讼的影响,朝华科技和公司银行存款3000万元被诉前保全查封。此后业界一直盛传朝华科技将被长虹收购。但该消息最终以两家公司的先后否定告终。
另据新浪科技的最新了解,如今朝华科技也每况愈下,公司的网站也已经不能打开。覆巢之下难有完卵。朝华旗下的IT公司朝华数码、数字娱乐公司等网站都不能正常打开。
还有消息称,朝华安博士杀毒软件也因与韩国安博士合作结束而在多个城市停止了升级。
在朝华动荡不安的局势下,朝华科技的去向问题再一次被推向了公众视野,其最终接盘者是一直盛传的长虹、潜在买家联想还是TCL,又或者是其它可能发生,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
以上种种信息表明朝华的IT帝国大厦岌岌可危,其前景十分不容乐观
㈧ 张良宾的介绍
张良宾,重庆涪陵人,有“玉面书生”之称。在西南财经大学获金融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工商银行涪陵机构工作了11年,此后陆续做了一些小生意。1995年靠承包一家信用社获得了500万元融资担保,并开始炒股。在短短6年时间里,其通过炒深发展、四川电器、长丰通信等几只股票,赚了上亿元。
㈨ 考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那所更好啊
央财的就业好像要比西财好 但是西财的学术实力明显比央财强
毕竟央财有地域优势 另外央财招的人少 可能难度上略大于西财 据07年来看 央财似乎还接受调剂了 但是西财不接受调剂 所以 这个可能也要看点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