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上市公司里面,市值突破万亿有哪些公司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当中,市值突破万亿的公司是有的,根据各大上市公司的市值来看,最起码有十几家公司市值已经突破万亿了。
突破万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具体名单如下:
阿里巴巴
腾讯控股
贵州茅台
工商银行
中国平安
建设银行
美团
拼多多
五粮液
招商银行
以上这些就是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都是已经突破万亿的名单,下面根据这些股票进行分析到底这些上市公司市值到底有多少呢?
(1)阿里巴巴股票市值
(4)工商银行市值
如果上图,这是目前工商银行的最新情况,其中公司银行股价已经在5.2元之间震荡徘徊,公司银行的股票总市值已经高达18747亿元,成为A股市场市值排名第二的上市公司。
(5)建设银行市值
如上图,这是目前建设银行的股票市值,建设银行总市值仅次于工商银行的市值,目前建设银行总市值已经高达17476亿元,同比工商银行少了1000多亿元,成为A股市场市值第三的股票。
通过上面分析得知,我国上市公司当中突破万亿市值的,最起码有十几家公司,当然市值突破万亿的都是大型企业,基本都是行业当中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股票市值突破万亿都是非常正常的事。
② 有谁知道07年底我国股票总市值是多少要最新的数据
截至2007年12月底,沪深A股总市值已超过32万亿元,居全球第5位,如果加上港交所股票市值,A股和港股股票总市值排名全球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③ 莱特股票发展趋势
雪 莱 特(002076)?
盘中多头势弱,走势不振;短期成本为21.00元,虽有反弹,短线整体不看好。
④ 寇蒂斯8BC 图
寇蒂斯霍克(CURTISS HAW II)双翼及单翼战斗机是在 1930 年由美国出口售给中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寇蒂斯公司曾出口 299 架双翼机,另在两个国家特许制造若干架。
寇蒂斯 75 机有两种出口型。一种是带有固定起落架,装有莱特旋风(Cyclone)780 马力发动机,简称为 H-75。此型飞机自 1937 年为中国、泰国、阿根廷共生产 73 架。另一种为稍重而轻快飞机,有可回收起落架,装置双黄蜂(Wasp)或旋风 1,100/1,200 马力发动机,简称为 H-75A。此型大量生产,自 1938 年起,出口到法、中……等六个国家。它与美国空军 P-36A 战斗机基本相似。
线条优美的 P-40 战斗机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 1934 年出现的 P-36 战斗机。1934 年 11 月,寇蒂斯公司开始着手设计一种悬臂式下单翼,向后收放的起落架和全金属应力蒙皮结构的战斗机,寇蒂斯称其为鹰式(HAWK)。在通过陆航队的测试之后,便以 P-36 的编号投产,成为当时速度最快的美国战斗机。它的外销型,霍克-75 大量销往中国、法国、英国、芬兰,二战初期相当活跃。其中英国空军称这种飞机为“莫霍克”(MOHAWK)。
P-36C USAAF
1937 年 7 月美国陆航订购了最初的寇蒂斯 XP-40 原型机,实际上是把第 10 架 P-36A(Serial No 38-10)的星型发动机换成艾利森 V-1710-19 发动机(艾利森-13)而改型来的。用后机身下的散热器进行冷却。1938 年 10 月首飞。后来对此原型机作了修改,把散热器向前移到发动机下面,外观才与日后的 P-40 接近。军械包括一挺 7.62 毫米和一挺 12.7毫米机头机枪。
最初的 XP-40 机身后部下方有散热器
修改过的 XP-40,扩大了机头散热器,并取消了腹部散热器
虽然 P-40 不是当时美国最更先进的飞机,但可以较快地投产,价格也相当便宜。而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和贝尔飞机公司的 P-38 和 P-39 直至 1941 年才能投入批量生产;而共和公司的 P-43 虽然有与 P-35 相似的机体,但必须等到的工厂扩建后才能投入生产。为了满足法国的霍克-75 订货,寇蒂斯公司的工厂已经扩建过,因此在 1940-1942 年间,寇蒂斯生产了美国战斗机中的大部分。P-40 飞机基于已经批量生产的、经过实战考验的 P-36 机体,所以价格低、交货快。当其他任何一种飞机交付 5 架时,它可能已经交付了 500 架。另一方面,洛克希德的 P-38 战斗机比同时期的美国战斗机,甚至英国的“喷火”战斗机都要先进得多,但要经历 4 年的时间后,才能真正担负战斗任务。所以,P-40 成为美国唯一能大量装备的主力战斗机。
陆航在 1939 年 4 月 27 日订购了生产型的 P-40,绰号定为“战鹰”(Warhawk)。首架 P-40 于 1940 年 5 月出现,装一台 V-1710-33(艾利森 C-15)发动机。它与 XP-40 的区别是:在机头上部有个很长的汽化器进气口,并且徘气管、散热器和起落架做了一些改动。最初的 200 架 P-40,只有两挺 12.7 毫米协调式机枪,在 4,570 米高度上的速度为 573 公里/小时。
1940 年末 32 驱逐机团装备的 P-40
余下的 324 架 P-40 生产很快被延误,因为欧洲战事吃紧,英国转买了原先法国定购的 P-40 出口型 霍克-81A(英国称之为战斧式-Tomahawk),寇蒂斯公司要赶工生产。当 9 月重新安排生产时,这 324 架 P-40 飞机加装机翼机枪,飞行员装甲、油箱防护装置这些战时必需配备。
1940 年 9 月,开始交付英国 140 架霍克-81A-1(战斧 I),除仪表和附件外,这些飞机与 P-40 相似。由于英国空军对战斧 I 性能失望,这些飞机大部分用作教练机。随后又出现了 110 架带飞行员装甲、防弹玻璃风档和自封油箱的霍克-81A-2(战斧 IIA),并且在机冀内增加两挺 7.62 毫米机枪,美国方面有 131 架 P-40B 于 1941年2月开始装备航空中队。
1941 年加拿大空军的 Tomahawk Mk.I 编队
最后出现的战斧飞机是霍克-81A-3,两挺 12.7 毫米机头机枪、4 挺 7.62 毫米机枪、不同于 II 型的自封油箱以及一个197 升机腹油箱的挂架。英国获得 930 架,称为战斧 IIB ,另外美国装备了此标准的 193 架 P-40C。由于后期 P-40 因战时改装增加了重量,性能有所降低。
20 驱逐机团的 P-40B
移交给苏联的 Tomahawk Mk.IIA(P-40B)
英国的战斧飞机最初是在中东投入战斗的。据报道,1941 年 6 月,它们击落的第一批飞机是由叙利亚基地起飞的法国维希空军的几架美国马丁“马里兰”飞机,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另外数百架战斧飞机在英格兰待命,当预计的德国入侵没实现时,便派往其他战区。有些在 1941 年 11 月到了土耳其;同时有 195 架成为援助苏联,成为在东线参战的第一批美国飞机;另外英国移交给中国的 100 架 P-40C(战斧 IIB),被部署在中国云南,并由著名的飞虎队用于抗击日本,由于战术得当,所取得的战绩比当时在菲律宾作战的美国陆军航空队要好得多。1941 年 12 月 7 日,在夏威夷的绝大部分战斗机是 P-40B,面临日军飞机突然袭击,仅起飞少数几架飞机并击落日本飞机,这是美国陆航所击落的第一批日本飞机,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飞虎队的 Tomahawk Mk.IIB(P-40C),著名的鲨鱼嘴涂装并不是陈纳德首创,而是在北非作战的英国空军的创意
同时,1,150 马力的艾利森 F(V-1710-39)发动机的发展,给改善这种战斗机的性能以一个新的可能。这种发动机原本专门为 1939 年 9 月 29 日订购的寇蒂斯 XP-46 而发展的,这种飞机也是单座机,比 P-40 更紧凑,更小,机轮向内收起而不是向后收起;散热器后移到小的开缝机翼下方,最初的技术条件有:空重 2,490 公斤,在总重 3,110 公斤时,4,570 米高度上的最大速度为 658 公里/小时。但后来由于重量的增加,产生了令人失望的结果。该设计预备装两挺 12.7 毫米机头机枪、8 挺 7.62 毫米机翼机枪、29.5 公斤飞行员装甲以及自封油箱,这些要求都是按照实战经验突出的火力和防护。陆航订购了两架原型机,为了加快进度和防止出现象中止 XP-38 研究的事故,其中一架(XP-46A)原型机交货时没有装军械。
XP-46
到 1941 年 2 月 15 日,XP-46 开始试飞时,陆军已经决定了采用已经存在的 P-40 一种发展型替代 XP-46。因为一方面军方对 XP-46 的性能不满意,另一方面在这种严峻的时期,为了要生产一个全新的飞机,而中断寇蒂斯的 P-40 生产线,似乎是不明智的。将 P-40 的机体装上 P-46 发动机、内部防护和加强的军械,才构成了最可行的方案。其实早在 1940 年 6 月 10 日,陆军器材局就建议用一种改型的 P-40 代替 P-46。与此巧合的是,寇蒂斯在 1940 年 5 月就已得到英国的一个合同:安装 V-1710-39 发动机的霍克-87A 小鹰(Kittyhawk),美国陆军也在 1940 年 9 月订购了这种飞机,编号为 P-40D。
Kittyhawk Mk.I(P-40D),由于更换了发动机,整个前部外观变了样
1941 年 6 月 22 日,第一架小鹰 I 飞机开始试飞,这种飞机与战斧不同于:因为装 V-1710-39 发动机,机头变成另一种形状。飞机上装 79.5 公斤的装甲、内部自封油箱容量 556 升,腹部可挂一个 197 升的副油箱或一枚 227 公斤炸弹。用 4 挺 12.7 毫米机翼机枪代替了机头机枪。继 20 架小鹰 I 之后,制造了 540 架装 6 挺机翼机枪的小鹰 IA。
飞虎队涂装的 P-40E(Kittyhawk Mk.IA)
同时,寇蒂斯根据陆航的合同,为美国生产了 22 架装 4 挺机翼机枪的 P-40D。后来,又根据 1941 年 2 月 18 日的一项命令,把军械增加到 6 挺 12.7 毫米机翼机枪,备弹 281 发子弹,于是依该合同生产的其余飞机都被编号为 P-40E。P-40E 一共制造了 2,320 架,包括有 1941 年 5 月 7 日订购的 420 架 P-40E-1 和 1941 年 6 月 30 日按照租借法案分配给英国的 1,080架。1942 年初在苏联作战的小鹰飞机,就是从租借英国空军的订货中转交过去的。
由于没装祸轮增压器,艾利森发动机的高空性能不良,影响了 P-40 飞机的性能。所以,美国仿制罗耳斯-罗伊斯公司的带双级增压器的“梅林”发动机,为改善 P-40 性能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1941 年 2 月 5 日,陆航订购了一架装帕卡德公司仿制的 V-1650-1“梅林”发动机的 P-40F飞机;一架 P-40D 也换上进口的“梅林’发动机,改型为 XP-40F 原型机,于 1941 年 11 月 25 日试飞。这种飞机在美国命名为战鹰而英国命名为小鹰 II。装“梅林”发动机的 P-40,可以根据没有上部进气口辨认来。实际上,陆军航空队的所有 P-40 飞机都称为战鹰。分配给英国的 250 架 P-40F 一架也没有到达英国,其中 100 架交给了苏联,有些到了自由法国,其余的都在沉入了海底。在北美航空公司的野马飞机装备以前,寇蒂斯在 1942 年制造了 1,311 架 P-40F,在 1943 年制造了 700 架相似的 P-40L,为减轻重量,有些飞机去掉了两挺机枪、装甲、一些燃油和部分设备。由于“梅林”发动机的供不应求,以致在服役的 300 架 P-40F、P-40L 飞机,在原来的发动机报废后,只得改装艾利森 V-1710-81 发动机,因而被重新编号 P-40R。
法国自由空军的 P-40F,由于没有上部进气口,机头显得很干净
为了尽设利用装在大部分的战鹰飞机上的艾利森发动机,人们作出了不断的努力。试验的改型包括:YP-40F 和 XP-40G,前者有后移机腹的散热器,发动机为 V-1650-1;后者是装 P-40E 机翼的早期型 P-40。但没有制造过 H 型或 J 型。XP-40K 飞机有光滑尖形机头和装在加厚了的机翼内的散热器。但这种改装究竟获得什么效果却从未见报道。
有腹部散热器的 YP-40F
如果按原计划用 P-60 代替 P-40 的话,那么 1941 年 10 月 28 日定购的并打算租借给中国的 600 架 P-40K 飞机也许是该系列最后一种型别。因为当局担心未经考验的 P-60 会中断生产,所以在 1942 年 6 月 11 日批准用另外 2,000 架 P-40(K、L 和 M 型)来代替原定的 P-60A。P-40K 和 P-40M,具有 P-40D 的机头和加长的机身。1942 年 8 月首次出现的 1,300 架 P-40K 装改进的 V-1710-73 发动机;而英国于 1942 年 11 月采用的 600 架 P-40 M 仍装 V-1710-81 发动机。
英国的 Kittyhawk Mk.III(P-40K)
1944 年 3 月出现的 P-40N 飞机系列采用轻重量结构、改善了视界的座舱盖和 4 挺机翼机枪。头 400 架(P-40N-1)为高空战斗而卸掉一些装备,成为最快的生产型战鹰飞机。自 P-40N-5 至 P-40N-15 各批共 1,577 架是正常载荷的带 6 挺机枪的飞机,它们都装 P-40M 所装的艾利森 V-1710-81 发动机。从 P-40N-20 至 P-40N-35 共 3,022 架飞机,都装 V-1710-99 发动机,而且是 P-40N 飞机系列中生产的最多的型别。陆航还订购了 1,000 架 V-1710-115 发动机的 P-40N-40 型飞机,但在生产 220 架后就中止了该合同。按租借法案交给英国的有 21 架 P-40K 和 595 架(几乎是全部的)P-40M 飞机,这些飞机都称为小鹰 II。其中有些用于地中海战场,但大部分到了澳大列亚、新西兰和远东英国空军,另外英国还使用 586 架 P-40N 飞机。
P-40N,特别改善了后方视界
1944 年 4 月,对 P-40 作了一次比较根本的改进,改进后的飞机编号为 XP-40Q。这种飞机的特点是:装 1,425 马力 V-1710-121 发动机、四叶螺旋桨、翼尖切平、4 挺布置在机翼内的 12.7 毫米机枪、机翼散热器、较长的机身以及全视界的水泡形座舱盖。虽然有重大改进,但还比不上 P-47 和 P-51,也就没有投入生产。
XP-40Q,再称其为 P-40 似乎不太妥当
当疲惫的 P-40 飞机生产线于 1944 年 12 月关闭时,已经完成了 13,738 架。陆军航空队 P-40 的数量在 1944 年 4 月达到最多 2,499 架。“当其它飞机可供使用时,继续以 P-40 装备部队,是优先权处理不当的明显标志。”一些倒霉的大队,在大战结束时还使用这种飞机。
为什么 P-40 生产持续这么久呢?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起先在更先进的飞机可供大量使用以前还采用 P-40 是一个必须的权宜之计。在 1942 年,曾计划用寇蒂斯的工厂来生产较好的飞机。但不知为什么缘故,一种飞机也没有生产出来;P-60 飞机的计划停止了,只有少量的 P-47“雷电”代替P-40。因此 P-40 飞机还得继续生产,当 P-40 的生产最后结束时,这家工厂生产的其它型驱逐机也都停产了,该工厂生产了二战美国太多数的战斗机。
作为第二流战斗机、对许多部队来说却成为唯一选择的 P-40、曾在许多前线作战。战鹰飞机在整个 1942 年和 1943 年间在北非作战;而另一些则在阿拉斯加、澳大利亚、中国、爪哇、夏威夷、新几内亚和新罗门等地上空同日本人交锋。中国和俄国飞行员也飞过这种飞机,虽然斯大林抱怨 P- 40 在对德作战中不像贝尔飞机公司的飞蛇那样有效。然而一些美国飞行员却喜欢这种寇蒂斯飞机的低翼载荷。
附录:P-40 家族侧面图
-End-
参考资料:http://www.afwing.com/intro/p40.htm
⑤ 旭莱特股票代码是多少
没找到有这个股票,是不是 雪莱特? 中小板股票 代码 002076.
⑥ 寇蒂斯C-46运输机的介绍
C-46突击队员(Curtiss C-46 Commando)是由一种商用高空客机设计转变而来的运输机。柯蒂斯C-46突击队员是由一种商用高空客机设计转变而来的运输机。在二战时期,它以“R5C”的型号被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用于军事运输。它也被驾驶过它的人称为“鲸鱼”或“柯蒂斯灾难”、“水管工的噩梦”,特别在航空运输司令部机组成员中,它被称为“飞行棺材”。1C-46飞机是美国寇蒂斯·莱特飞机公司1937年研制生产的活塞式运输机。它原本是民航客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转为军用运输机。1940年3月,原型机CW-20首次试飞,1942年装备美国部队后,命名为C-46A,别名“突击队员”,共生产3180架。该机翼展32.9米,机长23.3米,机高6.63米。安装“高空增压器”后,该机不装货物时最大飞行高度为7620米,载重量为4.63吨。和当时的C-47运输机相比,C-46飞机的“胃口”大得惊人,它甚至能装下整辆吉普车,整艘小型巡逻艇。当然,也能运输人员和物资,尤其是运送不可拆卸的大型部件,如飞机发动机、发电机、医疗设备等。需要2架C-47飞机运输的物资,往往一架C-46飞机就能运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和盟国部队曾广泛使用这一机型。该机在1942-1945年间的“驼峰”航线空运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⑦ 金莱特这只股票怎样
金莱特(002723)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7.12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有加速趋势。已发现中线卖出信号。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来源:道富投资)
⑧ 跪求寇蒂斯公司的资料大神们帮帮忙
寇氏与莱特兄弟均是以制造脚踏车起家,改良内燃机而获成功。莱氏兄弟以此成就用于发明飞机,寇氏则藉此开创机车事业而闻名,并为一些当时气艇广泛采用。一九○七年,美国航空器研究实验协会(下称AEA)创办人即电话发明人亚历山大·格拉罕·贝尔博士邀请寇氏入会,主持飞机研究发展工作。缘以莱特兄弟在一九○五年十月,以其所制之“莱特飞行家第三号”飞机,表现杰出,其滞空时间长达三十八分零三秒钟之优异性能,推荐给军方,但未被采纳,失望之余停止一切有关飞机的所有活动长达三十个月之久,为填补此段空档,AEA始推出自行研制飞机,并在一九○八年三月,该会第一架“红翼号”飞机,由该会会员飞艇专家兼世界上第一位跳伞家汤马斯·司各脱·包德温先生试飞成功;继之三架分别命名“白翼号”、“六月甲虫号”(即前文中所述获第一届美国科学奖同一架飞机),以及“银箭号”,先后均成功的飞上天空。“银箭号”后来运往加拿大,是为该国第一架飞行成功的飞机。 一九○九年三月,AEA之主要研究任务已告完成,因制造飞机非该会的主要目的,故而解散,会中研究发展所得之专利,均移转各原研发会员所有。 寇氏返回其自设之GH寇蒂斯制造公司,继续利用其在AEA协会中所获得的经验研制飞机。此时一位航空界的同行奥古斯塔·赫林先生前来寇氏公司投资合作,自谓拥有甚多飞机之制造专利,可助寇氏开拓飞机产制事业,无惧来自莱氏兄弟有关专利之争讼。旋于一九○九年三月,成立赫林及寇蒂斯飞机制造公司,但此公司并未实际运作,不久即告结束。这段期间赫氏非但未为寇氏在莱氏控告侵权案中,提出任何有利之反证,反使寇氏卷入诉讼直至一九三○年去世为止。 一九一○年,寇氏开设飞机展览表演公司及飞行训练学校,藉以宣扬航空理念,灌输飞机知识,以备将来生产飞机时之拓销。寇氏最初产制之飞机仅销售民间及私人,但其真正的目标则在军方。惟当时军方受传统观念束缚,管道难通,从陆军直到一九○九年,始购买一架莱式B型机,海军迄一九一一年仍无任何动静,如何获得军方重视,是为关键。寇氏针对此点,特为军方安排各种示范表演,以显现飞机在未来战争中所具之潜能。为取得海军信赖,在一九一○年十一月十日,推出一架装用五十匹马力发动机之寇式双翼推进式机。由寇氏雇请之飞行员尤金·伊莱先生驾驶,在维琴尼亚泊地之巡洋舰“伯明翰号”之前甲板所铺之木制平台上起飞,安全着陆在岸上。复又在一九一一年元月十八日,仍由伊氏驾驶原机在旧金山湾停泊之战舰“宾夕凡尼亚号”后甲板上,铺设附有橡皮绊绳之木制平台上降落,伊氏以机上所装之捕捉绊绳阻止飞机前进而安全停止后,旋即调头转向飞回岸上。这两次成功的表演深获军方肯定,为开启航舰作战战术观念之肇始。 一九一○年十二月一曰,寇氏成立寇蒂斯飞机公司,继又在同月十九日成立寇蒂斯发动机公司(以下均称寇厂)。其首批产制的机型称为寇式推式机,分单座之D型及双座之E型。此机是延续AEA时代之“银箭号”飞机发展而来,其构形仍为骨架形机身、双翼推进式。使用竹木材质及钢管组架机身,侧视呈菱形,前衍架鼻端装有双片式升降舵,后衍架尾端装有固定式安定面及单翅式方向舵,机身中央装有一具寇式六十匹马力水冷式V型发动机,主轴带动一具推式螺旋桨,其前方为驾驶员席位,下方为钢管组架成形之前三点式起落轮架。木架蒙布式双翼安装在机身中央发动机部位之上下方,上下机翼两外侧中间装有铰链式副翼,方向盘式操纵系统,方向盘左右转动带动方向舵,前后推拉带动升降舵,副翼之动作则藉飞行员肩部左右偏斜而作用。一九一一年三月陆军以六千美元购得一架,是继莱式机后之第二架军机。海军则在稍后购买两架,其中一架改装水机成功,一九一二年复发展飞船亦告成功。至此寇厂已奠定其在航空界及飞机制造业上之稳固基石,并也成为海军战机之最大供货商。 一九一一年,我国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革命军初期面对北方清军强大之压力,急谋对策,乃有购买新式武器之迫切,同志建议采购飞机以增战力。海外侨胞闻讯踊跃捐款。旧历九月初,旅居芝加哥革命同志梅培先生,向洪门筹款局建议,拨款购机充实军用,于是梅氏受命负责购机及觅请人员等事宜。十一月间,在旧金山成立华侨革命飞行团,以旧金山飞行器公司名义向寇厂购买寇氏推式机六架,推举华侨飞行家谭根先生任团长,李绮庵、余夔为团员,美国人威尔·科克斯为飞机装配师。这些飞机分两批船运来华,首批三架由李绮庵等三人随船押运,于一九一二年元旦前夕到达上海,旋转南京,国父下令在南京玄武湖附近辟地修筑机场,委派旅美华侨邝灼先生督建驻守;未几第二批的三架也到了,暂存上海江南制造局,计划在上海、南京两地试飞及训练投弹。 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于1929年8月9日建立,它是由飞机和发动机公司、寇蒂斯-莱特航空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合并组成的。 一九一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后,海军急速扩编,亟待补充大批巡逻飞船,以应防守海岸及对付德国潜艇之威胁,并希望在最短期间获得,因此要求寇厂设计一种构造简单,易于大量生产,体形较小,节省船载空间以利运送,并可在浅水中起降之单发动机飞船,以取代原有之H型大型飞船。针对此一要求,寇厂推出HS系列飞船,H代表水机,S代表单发动机,此一新机实为寇式H-14式双发动机飞船之改造缩小型,型号为HS-1型,装用两百匹马力寇式“V”型八缸水凉发动机,并排双座,开敞式座舱,一为驾驶员,另为观测员;稍后在机首增设一射手舱,上置环形枪架装有活动机枪一支,以及通信灯号等设备。另在两边机翼下方弹架上各挂一百八十磅弹一枚,不久此机换装美国自由厂制之三百七十五匹马力“V”型十二缸水凉发动机,飞机型号改为HS-1L型,此处L代表发动机制造厂商;旋为美国海军大量订购,并定此型机为标准之海岸巡逻飞船。寇厂限于厂方设备及人员均不足情况下,无法承揽全部订单,遂授权他厂分担生产,计寇厂自制六百四十四架、标准飞机制造厂制两百架、罗乌伊拉·富勒厂制一百五十架、波音厂二十五架、加劳泰德厂六架,以及拉夫希德厂(即后来之洛克希德厂)两架。HS-1L型机首批于一九一八年元月十八日出厂,三月在迈阿密海军基地成军;五月四日首批八架运往法国参战。 此机之构造系延续寇式飞船传统式制造方法,机身为一木架结构,层板密封单阶艇身式,前段底部为宽弦式,开敝并座式驾驶舱位于下翼前椽,机头前端为一开敞式射手舱。机翼为木梁及翼肋组合外敷蒙布而成,上下翼间为三隔式支柱,上翼外侧两端上方装有防侧滑栅,下翼下方装有稳定小型浮筒,发动机位于机身上方,两翼之间钢管组架之上,带动一具木制四叶推式螺旋桨。 HS-1L型机之性能不如预期,尤以发动机故障频生,加以所携带之一百八十磅炸弹威力不足构成潜艇之严重伤害,因此须作重新设计改良。首先将上下机翼展各增加十二呎,提高升力增大酬载,复将发动机位置提高,使其上部与上翼底部齐平,如此可装用大桨距螺旋桨以增加发动机效率;经此改良后,飞机失速速度大为减低,利用此一慢速特性可有效侦测及追踪潜艇;又改用两百三十磅炸弹可直接摧毁潜艇,并以戴维氏无后座力炮取代机头射手舱之轻机枪。新机虽配有无线电通信设备,但大多数此型机仍使用信鸽为传讯工具。此一改良新机型号为HS-2L型,据悉当时此机之造价,每架高达美金一万六千九百元,美国海军鉴于此型机之优异表现,遂令合同中所有尚未出厂之HS-1L机,全部改为HS-2L型,凡不能以此标准修改且已服役的HS-1L型机,严格限制用于训练,HS-2L型机共制出一千余架,仅法境美国海军的十六个基地中,即装备一百八十二架,其余的则部署在美国本土及海外基地,战后大部分所裁减的此型机,均以剩余军品低价销售民间,美国海军仅保留少数,服役至一九二六年,始由新型机种取代。1918年寇蒂斯公司又成功试飞了更先进的NC-4水上飞机,但已没机会参加一战,1919年5月,美国飞行员驾驶寇蒂斯设计的NC-4水上飞机首次分段飞越大西洋成功,该机一直服役到20世纪20年代。 寇蒂斯霍克(CURTISS HAW II)双翼及单翼战斗机是在 1930 年由美国出口售给中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寇蒂斯公司曾出口 299 架双翼机,另在两个国家特许制造若干架。寇蒂斯 75 机有两种出口型。一种是带有固定起落架,装有莱特旋风(Cyclone)780 马力发动机,简称为 H-75。此型飞机自 1937 年为中国、泰国、阿根廷共生产 73 架。另一种为稍重而轻快飞机,有可回收起落架,装置双黄蜂(Wasp)或旋风 1,100/1,200 马力发动机,简称为 H-75A。此型大量生产,自 1938 年起,出口到法、中……等六个国家。它与美国空军 P-36A 战斗机基本相似。 线条优美的 P-40 战斗机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 1934 年出现的 P-36 战斗机。1934 年 11 月,寇蒂斯公司开始着手设计一种悬臂式下单翼,向后收放的起落架和全金属应力蒙皮结构的战斗机,寇蒂斯称其为鹰式(HAWK)。在通过陆航队的测试之后,便以 P-36 的编号投产,成为当时速度最快的美国战斗机。它的外销型,霍克-75 大量销往中国、法国、英国、芬兰,二战初期相当活跃。其中英国空军称这种飞机为“莫霍克”(MOHAWK)。 寇蒂斯公司的C-46“突击队员”运输机服役于1940年3月 ,后在驼峰航线表现出色,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5年3月23日美国军方宣布将装备新一代的全天候截击机来替代诺斯罗普的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共有6家公司参与了项目竞争,其中就包括寇蒂斯-莱特公司。该公司在1945年11月21日开始研制XP-87,并在1948年3月5日1号机首次试飞,试飞后发现飞机的先天动力不足,于是准备在第2号原型机上更换General Electric J47-GE-15发动机,但2号原型机还没有完成项目就取消了,黑鹰最终败给了诺斯罗普的XF-89。其实黑鹰设计的还是很漂亮,也很前卫,黑色的外形,巨大的机体和4发并联双台发动机布局是XP-87最明显的特点,飞行员和雷达操作员的座椅并列布置。1号原型机装有四台Westinghouse XJ34-WE-7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136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为22600千克,空重为11760千克。翼展18.29米,机长19.15米(也有说是18.85米),机高6.10米,翼面积55.74平方米(通过数据可见飞机是如此的大),最大速度是965千米/小时(600米),最大升限为12500米,最大航程1610千米,机载武器为4门20毫米机炮。 另: 1947年9月8日后,XP-87改为XF-87 Curtiss Wright XF-87 原型 Curtiss Wright F-87A 初期量产型 Curtiss Wright RF-87A 侦察型 1958年,从西德纳苏公司购买了转子机专利权。寇蒂斯-莱特公司并不想在其本公司生产各种转子机,而是计划研究转子机的用途和基本机器,并把专利权转卖给其他公司。
麻烦采纳,谢谢!
⑨ 寇蒂斯的生平
1904年,他设计了“加利福尼亚之箭”飞艇并制造了一台发动机。由于在飞机发动机方面的成就,1907年加入航空试验协会。1908年7月4日,他驾驶自己设计的“六月臭虫”飞机飞行获得“科学美国人”奖杯。接着他开始涉足水上飞机领域,把自己的“六月臭虫”号飞机装上两个浮筒,命名这架水上飞机为“潜鸟”,但是没能起飞成功。
1909年8月,在法国小城兰斯举行的飞行竞技会上,寇蒂斯驾驶No.1双翼飞机取得飞行速度冠军,该机安装的新型发动机也是寇蒂斯设计的。
1910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航空展览会,使寇蒂斯有缘见到了法国航空先驱亨利·法布尔和法布尔自己研制成功的水上飞机,该机在这次航展上引起巨大轰动。他俩讨论了许多有关水上飞机的问题,法布尔非常慷慨地向寇蒂斯提供了有关资料。由此,寇蒂斯开始思索超越法布尔,研制新原理的水上飞机。
1911年,寇蒂斯将他自己设计的陆上飞机改装成水上飞机。在机身下加了一只大浮筒,左右机翼翼尖处各安装一只小型浮筒,用于在水面滑行时保持平衡。这是第一架实用型水上飞机,寇蒂斯驾驶它访问了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
寇蒂斯善于向同时代的航空先驱者学习,但这个学习不是模仿而是超越。例如他学习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号飞机用扭曲翼尖以操纵飞机转弯的方法,改进用副翼操纵,是一大技术进步;他学习法布尔的水上飞机设计,但他详细研究了浮筒式水上飞机的诸多弱点后,终于在1913年对水上飞机做了一次革命性的改进:把飞机中部的浮筒进一步放大,形成了船形机身,船身式水上飞机就此诞生,并很快取代浮筒式水上飞机,成为主流机种。
1919年5月,美国飞行员驾驶寇蒂斯设计的NC-4水上飞机首次分段飞越大西洋成功。1929年,两个航空先驱创立的曾经是竞争对手的航空公司―莱特航空公司和寇蒂斯飞机公司合并为寇蒂斯-莱特公司。该公司曾研制生产了P-40型战斗机、C-46运输机等著名飞机。
⑩ 柯蒂斯-莱特公司的介绍
柯蒂斯-怀特公司(Curtiss Wright)曾经是美国领先的飞机制造商,但后来转为飞机零件制造,目前柯蒂斯-怀特公司主要制造致动器,阀门等流控制装置,以及进行金属热处理。柯蒂斯-怀特公司于1929年由柯蒂斯飞机与发动机公司和怀特航空合并而成,资本达到7千5百万美元,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航空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