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比信托更安全吗
一般的开放式基金都能做拆分,包括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拆分只是基金份额和净值的一种简单的数字游戏,对基金资产总值不影响。
打个比方:某基金,净值2元,份额10000份。拆分后变成净值1元,份额变成20000份。对基金资产总值没有影响,至于为什么要拆,有种说法是有些人会觉得比起2元的基金,更倾向于买1元的基金。
Ⅱ 目前有哪些主流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可以关注一下中小银行的“银行智能存款”产品,按照存款保险保障制度,50W以内100%赔付。度小满理财APP(原网络理财)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银行存款产品,如活期产品“三湘银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随时存取,当日起息,节假日无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当日实时到账,无交易日限制,无限额限制;如定期银行存款产品“振兴智慧存”,满期收益率在4.8%左右。
具体您可以在应用市场搜索“度小满理财APP下载链接”或者关注“度小满科技服务号(xiaomanlicai)”了解详细产品信息。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哦!
Ⅲ 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
保监会资金部2015年12月下旬下发了《关于调整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一位业内人士将这份文件解读成,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范围增加了信托等资产,同时明确了创新标的产品的申报工作。
关于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现行的依据为保监会2013年2月份发布的《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
这一规定将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及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
而新下发的《征求意见稿》欲将保险资管产品投资的基础资产范围调整为:符合监管规定的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以及债权收益权等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品种。
(3)定向资管计划股票型债券型扩展阅读:
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资管项目具有以下优势:
(1)收益方面:资管业务是去年下半年才开始放开的业务,目前正是需要大力拓展市场的时候,为了提高竞争力,资管公司对融资方收费会尽量稍低,给到客户的收益尽量稍高,例如同类型的产品一般资管产品会比信托高0.5%/年左右。
(2) 安全度方面:目前做这类项目的都是资产管理公司挖的信托经理及本公司具有多年金融行业风控的人员,行业经验深厚,一般情况下,安全度高的产品能给到的融资成本随市场变化越来越低,也偏向于给资管公司做融资。
目前这32家资管公司都是做第一波项目,选项目时的要求会比较谨慎,对项目的资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于想配置性价比高的固定收益项目客户来说也不失为一个选择的方向。
Ⅳ 定向融资计划与传统资管产品的异同
定向融资计划与传统意义上的信托、资管及私募产品明显区别是管理人角色。
传统意义上,信托、资管及私募产品的管理人核心职责和义务是按照约定为合格投资者实现投资收益,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提出的相应的规范性要求。投资者将钱信托或委托给信托或资管等机构,然后再由信托或资管机构将钱借给融资主体,信托或资管等机构实际担任了中介的角色,属于间接融资。
而定向融资计划属于直接融资,其核心部分是资产交易平台,不得自主处理资金。定向融资计划的安全性取决于发行方的资信情况和增信方的担保能力。因为最终的融资主体都是一样的。
相比传统意义上的信托、资管产品,定向融资计划更侧重于是一种交易通道,合格投资者直接借钱给发行方,省去中间通道费,但信托公司与资管机构是要收各式各样的费用(如管理费等),所以,定向融资计划给投资者的收益往往比传统意义上的信托、资管及私募产品的收益高一点。但同其他产品一样,定向融资计划也一样具备国家的监管和符合法律文件的要求,受法律监管与保护。
Ⅳ 金融行业标准化产品和非标准化产品的区别和特点
1、业务不同:
非标准化产品有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类似于一种债权资产的一种OTC转化业务;
标准化产品是银行传统业务的金融产品比如贷款、债券、证券、贸易融资等就是标准化产品。
2、在国家级交易所的管理不同:
标准化产品是在国家级交易所可以挂牌并公开交易的金融产品;非标准化产品不可以在国家级交易所挂牌并公开交易的金融产品。
特点:
非标准化产品:这类资产一般不公开发行,风险较高,流动性也低,缺乏标准化的证券特征,但名义收益率会高很多。
标准化产品:公开发行、流动性高,安全等级最高,但利率偏低。
(5)定向资管计划股票型债券型扩展阅读:
金融业标准化工作的四项主要任务:
1、建立新型金融业标准体系,全面覆盖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统计、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等领域;
2、强化金融业标准实施,发挥政府、行业协会、认证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
3、建立金融业标准监督评估体系,分类监督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实施;
4、持续推进金融国际标准化,在移动金融服务、非银行支付、数字货币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口专家排出力度,争取主导1-2项国际标准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