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债券和股票两者的收益率相互影响 ,为什么这个句话是对的
他们的相互影响是由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资本有两个特色,一是投机性,另一个是避险性,当股市出现牛市行情的时候资本的逐利性就充分体现出来,大量资金涌入股市,这时候由于资金进去股市,债券市场无人问津,债券供大于求,债券就会降价销售,债券销售收益减少,当股市进入熊市,避险需求释放,大量资金开始追捧债券,以求避险,债券就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债券销售收益也就增大。
⑵ 为什么说美国的股票和债券是国际货币的一大避难所
美元是国际货币,进出口产品以美元计算。
⑶ 我国的固定收益证券和美国的不同
我国的固定收益证券和美国的当然是不同的。因为两个国家的证券制度管理办法都是不一样。所以当然是不同的。
⑷ 固定收益证券与股票的区别
固定收益证券是一大类重要金融工具的总称,其主要代表是国债、公司债券、资产抵押证券等。是指持券人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取得固定的收益并预先知道取得收益的数量和时间。而股票的收益是不固定和难以预料的。
⑸ 如果美国关闭两房 那些外国投资机构持有的他们的债券 股票 还有金融衍生品就不能兑现了么
一再被推迟的“两房”改革方案终于有了新的动作。据国外媒体昨日报道,美国政府将公布一项提案,逐步削弱房利美与房地美(简称“两房”)在美国住房市场中的中心作用,并最终将这两家抵押贷款公司关闭或彻底私有化。
三种解决方案待定
报道援引多位白宫官员的说法称,预计本周五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将向国会递交一份“白皮书”。报道认为,该计划一出,意味着政府将削弱对楼市的支持力度。
“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三种减少政府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作用的方案。其中最保守的建议是,除了现有的联邦机构外,政府将退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另外两个方案则是建议创建一套新的机制,让政府对向来由“两房”主导的二级抵押贷款市场给予部分支持。报告还将提出按揭业务其他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增强贷方保护;改变抵押贷款服务,以解决该行业无法与还款滞后的贷方合作的问题;清理贷款证券化、贷款捆绑销售给投资者的新措施。
知情人士称,“白皮书”的目的是为了吸引私人资本重新回到住房金融市场,从而减少政府在抵押贷款债券中的投入。过去几十年来,“两房”在美国住房市场中一直发挥着中心作用。由于事关重大,分析师预计美国政府对“两房”命运的最终决定可能会在今年年底达成一致。
美政府已耗资千亿救助
据悉,房利美和房地美由美国政府出资创建,主要业务是购买抵押贷款并证券化,然后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证券,从而腾出资金用于提供给购房者新的贷款。由于近年来美国房地产泡沫化愈演愈烈,“两房”不得不降低贷款门槛,这使得贷款违约增加,两家公司遭受巨额亏损并引发次贷危机,并由此造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去年6月,由于股价长期表现不佳,“两房”被勒令退市。截至目前,美国政府救助“两房”已经耗资1480亿美元,但两家公司至今仍未能实现盈利。据去年11月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一份报告预测,如果要完全救活“两房”,美国政府可能要投入高达7000亿美元的巨额救助金。分析人士认为,一旦政府扶植力度减弱,购房者的借贷成本将加大,会让本已脆弱的楼市雪上加霜。
同时,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对“两房”的争议使这个问题披上了政治色彩。是继续用纳税人的钱拯救“两房”还是任其“自生自灭”成了奥巴马政府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报记者 沈玮青
■ 美政府救助“两房”大事记
2008年7月11日 由于市场担心“两房”遭政府接管或增发融资,“两房”股价险遭腰斩。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保尔森表态,美国政府暂不考虑接管。
2008年7月13日 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宣布救助“两房”措施。财政部将提高“两房”信用额度,并承诺必要时购入股份。美联储承诺对“两房”开放贴现窗口,以提供直接融资。
2008年7月26日 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一项总额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议案,旨在救助美国楼市,同时帮助“两房”摆脱困境。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购入“两房”股票。
2008年9月7日 保尔森宣布由政府接管“两房”,联邦住房金融署接手“两房”日常运作。
2008年9月14日 联邦住房金融署宣布,不允许房利美和房地美向前任首席执行官丹尼尔·马德和理查德·赛伦支付巨额离任补偿。
2009年3月18日 美联储宣布将购买1000亿美元“两房”债券,使美联储2009年以来购买“两房”债券总额翻番。
2009年4月22日 房地美时任代理首席财务官大卫·凯勒曼在家中自杀。
2009年12月24日 美国财政部宣布取消原先对“两房”设定的4000亿美元救助上限。
2010年3月23日 美国财长蒂莫西·盖特纳说,鉴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困境,针对“两房”的改革宜缓行。
2010年5月5日 房地美称,由于今年第一季度继续亏损大约80亿美元,希望政府增加106亿美元救援资金,这将使房地美的政府救助总额达到613亿美元。
2010年5月10日 房利美称,今年第一季度继续亏损131亿美元,拟再次寻求84亿美元政府救助,这将使房利美接受的政府救助总额达到836亿美元。
2010年6月16日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发表声明,要求“两房”退市。
2011年2月9日 消息称美国政府拟关闭“两房”。
■ 回顾
“两房”去年遭遇退市
2010年6月16日,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表示,准备将其监管的房利美与房地美的股票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理由是两家公司的股价长期表现不佳。
根据纽约证交所规定,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其股票将被摘牌。自2008年9月起,在超过30个交易日中,房利美与房地美普通股的价格一直徘徊在1美元附近;最近的30个交易日里,房利美的股票价格跌破了1美元,房地美则在1.0美元-1.5美元之间徘徊。
去年7月8日,纽约和芝加哥证券交易所在开市前停止了房利美普通股和优先股交易。该公司在退市前一天宣布,将发行三年期新债,到期日为2013年8月20日。退市前,房利美股价已跌至每股25美分。房地美同日也从纽交所退市。(沈玮青)
“两房”三年弥补1/8损失
美国金融危机质询委员会上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两房”在过去约三年中通过要求银行购回劣质抵押贷款收回总计209亿美元的资金,但仅占“两房”自2008年以来信贷损失总额的1/8。
报告显示,从2007年至2010年8月31日,“两房”曾要求银行回购将近167000份劣质抵押贷款,总额达348亿美元。在此过程中,实际收回总额达209亿美元,其中房利美从银行收回118亿美元,房地美收回91亿美元。
“两房”通常从银行购买贷款并将其证券化后卖给投资者,并为这些证券提供担保以防借款人违约。当银行将抵押贷款卖给“两房”时,会就一定的贷款销售标准达成协议,并有责任在不满足这些标准的情况下回购贷款。但问题是那些原本该用来居住的房屋实际上却被用作投资。当违约率较低的时候,回购贷款一般被当作正常发生的营业成本。但当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的止赎权不断攀升后,“两房”已开始加强对违约贷款的核查,并迫使银行购买这些销售无望的贷款。这就导致银行的回购成本成为非正常营业成本。
据分析师估算,美国银行业因为回购“两房”劣质抵押贷款而造成的损失最终将高达280亿美元。(沈玮青)
■ 小资料
房利美和房地美
“两房”是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联邦国民抵押协会(简称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简称房地美)的简称。由美国国会立法设立的政府支助机构,目的在于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提供稳定而连续的支持,提高住房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
美国的住房政策是政府公共政策之一,自1932年构建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系统以来,逐渐形成了以“两房”为主、私人抵押贷款机构为辅的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为住房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两房”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支柱,两家机构承保或者购买的房地产贷款约占美国居民房地产市场的50%,次贷危机以来达到80%以上。“两房”拥有和担保的资产规模约5.5万亿美元。在“两房”债券投资者中,70%以上是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美国国内投资者。
■ 落地
中国是“两房”大债主
据悉,中国目前持有“两房”数千亿美元的债券,专家称此举或对中国的投资产生一定的账面损失。
早在2008年就有消息称,中国政府是“两房”债券的最大海外购买者,持有数千亿美元的“两房”债券。日本、开曼群岛、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也是其主要持有国,五国共持有1.3万亿美元的“两房”债券。但由于数据不公开,目前对此并无相关的确切数字。标准普尔曾经在报告中指出,截至去年6月中国金融机构持有“两房”债券总额达到3400亿美元。
在“两房”退市时,有质疑称中国购买的“两房”债券将面临巨额损失。国家外管局当时曾表示,“两房”债券规模大、流动性较好,在债券投资领域一直是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外汇储备投资的重要对象。危机期间,“两房”获得美国政府的积极救助,总体情况稳定。“两房”债券当时还本付息正常,价格稳定,且我国外汇储备没有投资“两房”股票,因此退市对“两房”的债券未造成负面影响。(沈玮青)
■ 专家观点
中国投资“两房”不会打水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昨日表示,由于“两房”涉及的资产规模较大,不仅会对海外投资者产生影响,还会给美国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带来震动。但是任何重大的决策都需要循序渐进,过程可能相对漫长,而且美国去年已经宣布“两房”退市,市场对于政府决策已经有了一个缓冲消化的过程,海外投资者也理应有了相应的对策,所以他预计“两房”的新政策不会对市场带来太大震动。
刘元春还表示,中国购买“两房”债券不单是为获回报,还有其战略考虑。“两房”关闭后从清偿的程序上来讲可能会使中国的债券产生账面缩水,但从中长期来看,战略上或会有所收益,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微博)则认为,中国投资“两房”打水漂的可能性不大。“两房”债券数额庞大,事关美国政府的信誉和国家形象,美国不会做出轻率决定,而会对市场有所交待。她认为随着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中国应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战略组合,即时观望跟进。(沈玮青)
新京报)
⑹ 美国债券评级下降与中国股市关系,用数据说话
美国提高举债上限,并没有消除市场的担忧。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当地时间5日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至AA+,这是美国首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而在4日,道琼斯指数重挫512点,创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日下跌点数。
专家认为,美国债务危机仍在“发酵”,信用评级存在再次被下调的可能,市场对美国经济的担忧情绪浓郁,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可能因此受到负面影响,建议进一步扩容内需市场,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美国尴尬:违约风险解除信用警钟敲响
美国在“最后一刻”避免了美国历史上首次违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债务风险。
8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另外两大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国际虽然在奥巴马签署提高债务上限法案后,均确认保持美国信用等级为最高级,但同时都把评级前景定为负面。
标普表示,政治风险与不断上升的债务负担是下调评级的主要原因。维持评级前景展望“负面”,意味着在未来12个月到18个月内仍有下调的可能。
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孙力坚认为:“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美国两党此前关于提高债务上限的争执造成市场担忧加深。虽然两党已达成妥协,但提高举债上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经济的发展问题,以旧债还新债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未来债务风险不可消除。”
继2日美国提高债务上限之后,市场上悲观情绪依旧,甚至有蔓延之势。4日,美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幅超过4%。欧洲股市也全线重挫,多个国家股指跌幅超过3%。
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陆磊认为:“股市的暴跌显示出市场的彻底失望情绪。美国提高债务上限,可以在短期内救急,但会进一步加大市场对美国经济的担忧。美国连原有14.29万亿美元的债务规模都无力偿还,现在提高债务上限,投资者是否增持、市场对美国经济是否看好,存在很多变数。因此,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必然动作,是全球对美国经济失望的反映。”
美债危机:美债价格将受挫外储资产被缩水
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3.2万亿美元,其中约有三分之二以美元资产形式持有,并且大部分是美国国债。美国长期债务评级下降,将使我国外汇储备面临巨大的缩水风险。
专家认为,美国信用评级下降会造成市场上减持美国国债的行为增多,进而导致美国国债价格下滑。孙力坚表示:“持有美国国债数量越多,受到的损失越大。另外,市场本来就有流动性偏好,加之美国信用评级下调,违约风险提高,投资者将更加偏好相对灵活的短期债券,想要抛出长期债券很难在市场上找到有意愿的买家。作为美国国债的长期大量持有者,我国将面临很大的外储保值增值难题。”
周一、受偏空的消息面影响,沪深两市股指双双低开,受金融股下行拖累,两市股指走出一波下挫,随着资源、煤炭、有色等板块联袂上行刺激,股指掉头回升,随着地产板块发力推高,股指一度冲上5日均线,因买盘不济,市场的追涨意愿欠缺,加之金融、钢铁、酿酒、等板块下行拖累,股指掉头震荡下行至泛绿,沪指围绕着2700点窄幅震荡整理,交投清淡,波澜不兴。在亚太各股市相继收红的刺激下,两市股指尾盘小幅上翘,沪指终盘报收于2703.78点,涨2.05点,涨幅0.08%,呈现一根戴上下影线的小阳线,全日成交660.7亿元,较上周五萎缩了26%。创下6月23日以来的地量。医疗器械、多晶硅、煤炭、非金属品、环保等板块指数涨幅居前,而水利建设、酿酒、金融、船舶、钢铁等板块指数呈下跌态势。
在消息面上、8月解禁市值超2000亿,市场资金面再临考验,8月解禁市值将升至2184亿元,环比增幅超过6成,让本已缺乏资金的大盘再临大考。市场心理层面压力较大。第二批地方债下月发行,地方债隐性风险犹存,从流动性的情况看,中长线看通胀继续要求控制流动性,但继续支持局部行情 。新兴产业规划临近,生物质能或领衔新能源。此消息对新能源尤其是生物质能构成一定程度的利好。生物质能发电成本低而太阳能发电成本高,是导致生物质能未来5年发展更快的主因之一。根据国家发改委估算,我国可用于发电的生物质能,近期可达5亿吨标煤,远期可达到10亿吨标煤以上,如果农林生物质充分利用,装机容量可达1.5亿千瓦以上。水产品近期加入涨价行列,鱼价出现持续上涨,农业部渔业局预测下半年部分鱼价仍将高位运行等消息对水养殖业及相关品种构成利好。
在国际市场方面,美国两党接近达成提高债务上限协议,违约可能性大降,此消息偏暖。如果国会不能在8月2日前提高债务上限,美国政府将面临违约风险。分析人士普遍预计,美国两党在最后一刻会达成妥协,避免违约打击本已十分严峻的美国经济 。预计在美债“后危机”时期,全球流动性继续泛滥,对于大宗商品等构成支持。目前对市场影响最大的资讯莫过于美国提高债务上限的问题,值得深度研究。
昨日沪深两市呈现窄幅震荡的盘势,沪指围绕着2700点展开震荡整理,且成交量大幅萎缩,人气整体涣散,波澜不兴,弱势格局仍为明显,预示着股指业已处于方向性选择和突破的前夜,权重股的持续低迷是拖累股指最主要的因素。而美国债务危机解决及影响以及7月经济数据公布的情况是目前市场最为担忧的心理因素,因而美国债务危机解决的结果和7月经济数据的公布将决定着股指突破的方向及力度,在此之前,股指则仍将维持等待性区间震荡整理的态势。
昨日对市场影响最大的消息莫过于美国两党达成提高债务上限协议的资讯了,31日报道,美国两党在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上接近达成协议,以免美国政府发生债务违约。白宫与共和党领导人仍在商谈的新方案将分两步提高债务上限约2.4万亿美元,美国两党在最后一刻会达成妥协,避免违约打击本已十分严峻的美国经济 。这一消息使市场紧绷的神经少有松懈,其实、美国债务危机一拖再拖,迟迟未得到解决,已经使得全球市场对美国信用持有较强的怀疑态度了,若美国政府真不能上调14.3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那么美国的信誉度无疑将受到灾难性的损毁,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也会随之被动摇。若美国债务违约则对于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而言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因而、从这个视觉上看,美国两党达成提高债务上限协议对全球经济及市场而言无疑是个利好。
但是,问题没有这么简单,糟糕的是,美国提高债务上限势必又会加大通胀预期,即使美国不违约,美国将会继续新发国债,美联储为了维持国债价格,启动印钞机将是大概率事件,能再次大印钞票是为了挽救美国脆弱的国债市场。但流动性潮水则会进一步泛滥,对于中国而言,输入性通胀的压力无疑将会进一步加大,而中国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CPI却一直在高位攀升,农产品、水产品、猪肉。。。。。价格持续走高,通胀已经对冲掉了不少的经济增长的成果。经过持续的货币紧缩与价格调控,市场普遍预计通胀将在7月出现拐点或见顶,但若美国再度启动印钞机,大放流动性潮水,无疑将会再度推助CPI走高,侵蚀货币紧缩与价格调控的成果,目前中国大型国企依然保持着相当高的增速,这是缘于大型国企资金充沛,未受货币紧缩的直接影响。但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却面临着生存危机,若为进一步抑制通胀而进一步采取紧缩政策,则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将面临着停产、歇业甚至倒闭的风险,同时也会诱发失业率的攀升,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提高债务上限且再度启动印钞机将引发新的通胀潮,对中国的货币紧缩与价格调控及经济发展及为不利,对中小企业和股市还是实质性巨大利空。
上周沪深股市的“黑色周一”,表面上看导火线是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但真正诱发市场恐慌情绪的因素依然是美国债务危机,债务危机不仅使市场对美国的信任度下降,更主要的是将导致政策延续紧缩的连锁反应,从而制约着市场的上行,因而,近期美国债务问题或将成为左右市场的主导因素,假若美债问题出现转机并得以暂时解决,那么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股市或将反弹,但或将诱发的流动性潮水进一步泛滥、通胀压力的升级、紧缩政策的加强等,或将使得经济和市场面临的压力更大。值得高度重视。
美国提高债务上限与否都会带来利空因素,但这不等于利空一切,祸福相依,正是由于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或将再度启动印钞机,则流动性泛滥、美元或将继续贬值,加大了通胀预期,反而利好于资源品种,避险情绪无疑会推助黄金及资源品种上行,可以从周一磷资源股兴发集团(600141)、己二酸股天利高新(600339)、锂资源股天齐锂业(002466)、煤资源股开滦股份(600997)、涉矿股江泉实业(600212)、以及具有土地资源的运盛实业(600767)、香江控股(600162)等的强劲走势中可看出端倪。同时可见,以科士达(002518)、瑞丰光电(300241)、超日太阳(002506)为代表的光伏品种走势强健,以凯迪电力(000939)、维尔利(300190)为代表的垃圾发电和处理股强势上扬;、以宝莱特(300246)、迪安诊断(300244)为代表的医疗器械板块表现强势,桑乐金(300247)、龙力生物(002604)为代表的新股次新股表现强劲。在此刻选择优质股票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尚不明朗之际,在保持仓位的前提下,结合资讯及技术前瞻性地捕捉市场热点及时机成为成功的关键。
⑺ 美国股市和债市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1、没有直接关系,但间接联系还是有的。
4、国债与股市的区别:
权利不同,国债债权凭证,股票是所有权凭证。
国债是国家发行,但只有股份制公司才能发行股票。
期限不同,国债是一种有期投资,有规定的偿还期,股票是无期投资。
收益不同,国债可获得固定的利息,股票分红不固定。
风险不同,国债想多比股票低,买国债的收益会比存银行高,因为国债的收益比银行存款收益高才会吸引投资者买国债。
⑻ 甚么是养老金固定收益计划(Defined Benefit Plan)
金业发展应推动养老制度建设
--------------------------------------------------------------------------------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股票有任何问题,您对手中持有的股票有任何担心,
您对大盘走势有任何疑惑,您还关心哪些股票的趋势,随时可以免费致电--
金融界服务中心:010—66210650(30部中继电话)
周一~周五:上午8:30~下午5:30,公休日:上午9:30~下午5:30
--------------------------------------------------------------------------------
中国证券报
我国基金业要获得真正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改变目前单纯追逐热钱,着眼于为热钱服务的短视行为,以自身的优良的管理技术优势帮助、推动我国社会化养老体制的形成,进而使自身的未来发展奠定在健全的社会化养老体制的坚实基础之上。(人民币都升值了!你的股票升了吗?)
从发达市场国家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基金业的发展与养老基金体制的发展遵循的是一条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的社会化的不断完善的养老体制,是基金业赖以繁荣壮大的基础。而基金业的专业化的发展,又为社会化的养老体制的不断变革提供了技术上和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
我国养老制度能否顺利完成改革、发展、完善的重任,将决定我国经济发展能否在今后二三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持持续、高速的发展态势,将决定我国社会能否在今后二三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持安定、平稳的局面。(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目前,我国养老体制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挑战之一:我国社会发展正遭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建立健全社会化养老体制的困境。
挑战之二:我国经济发展正遭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困境。
挑战之三:我国人口的严重失衡正快速瓦解我国社会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将加剧我国社会化养老体制的困境。
挑战之四:我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解决过程将加剧我国养老体制的困境。
 共同基金与养老基金共生共荣
从发达市场国家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基金业的发展与养老基金体制的发展遵循的是一条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的社会化与不断完善的养老体制,是基金业赖以繁荣壮大的基础。而基金业的专业化的发展,又为社会化的养老体制的不断变革提供了技术上和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
因此我们可以说,不以社会化的不断完善的养老体制为基础,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得到真正的繁荣发展。同时,基金业又应以不断提高的专业化服务,支持我国社会化养老体制的改革、发展、完善。
美国的历史经验为基金业发展与社会化养老体制发展的这种相互支持、共生共荣的关系提供了典型的案例说明。美国的基金业曾经完成了两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从而帮助改革完善了美国现代证券市场框架和金融体系。其历史任务之一是,帮助美国证券市场完成了从“为少数人服务的市场”向“为多数人服务的市场”的转变。
美国的股票市场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其中20世纪30年代是最主要的分界线:
第一阶段:20世纪的1929至33年的大危机之前,美国股市是典型的为少数人服务的股市。这时股市的参与者主要是社会上少数的投机者、冒险家、富有阶层。这时的股市是典型的富人的游戏场所,是少数投机者的游戏场所。
第二阶段:20世纪的30年代至40年代为过渡时期,即从为少数人的市场向为多数人的市场转变的过渡期。
第三阶段:20世纪的50年代以后,美国股市逐步转型为“为多数人服务”的市场。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美国养老体制变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开始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投资股市。到目前为止,多数的美国家庭和美国人口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持有股票。股市不再只是富有者的投资场所,而且也是广大工薪阶层的投资场所。对这一市场的转型,美国基金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美国的基金业也随着这一历史转型而得到了发展壮大。
在1929—1933年的大危机之前,美国基金业也曾有过一段高度繁荣期。但这时的基金业和美国股市一样,只是为少数投机者的利益服务的。因此随着大危机的展开,美国第一代只为少数人服务的基金业几乎全军覆灭,被历史的发展所淘汰。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基金业开始以共同基金为主流形式。共同基金由其制度决定是更强调为多数人服务的基金形式。正是在共同基金的制度安排下,越来越多的普通工薪家庭有可能越来越广泛地参与股市投资。因此可以说,共同基金这种为多数人服务的投资工具帮助美国股市完成了向为多数人服务的市场的转变。
其历史任务之二是,保障了美国社会化的养老基金制度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
我们应当明确一个历史事实:现代金融市场变革的基本推动力来自于养老制度的变革。养老制度的变革、创新是现代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基本推动力。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养老基金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
变化之一:公司雇员(通过工会组织)获得了对养老基金合约的谈判权。
 1948年4月,美国劳工关系局发布法令,宣布公司雇员有权通过工会组织要求雇主提供养老保障,建立养老基金。而在此之前,建立养老金与否只是雇主一方的单方面决定。这一措施催生了美国现代的社会化的养老基金制度,推动了企业年金雨后春笋般的建立,使企业年金迅速覆盖到各类企业,使养老基金资产以几何级数迅速扩张。养老基金资产从1949年该法令颁布之时的140亿美元,迅速扩大到20世纪末的接近9万亿美元,规模扩大了600余倍,资产总值已超过美国一年的GDP总值。
变化之二:养老基金从最初的单纯的“收益固定型计划”转向了“收益固定型计划”与“投资配置型计划”并存的格局。
“收益固定型”养老金计划是指事先以合约形式规定了受益人最终的受益数额与收益方式。而“投资配置型”养老金计划是指规定受益人定期向养老金账户不断追加投入的义务,但不承诺最终的收益。因此“投资配置型”养老基金计划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纯粹的投资计划。这一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相当深远。它不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投资组织形式,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资金不断地、定期地注入美国证券市场,对美国证券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稳定机制。
变化之三:投资决策模式出现分散化、平民化趋势。
在原有的单纯“收益固定型”养老基金计划模式下,美国养老基金的投资决策高度集中在数千名投资管理者的手中。实际上也可以说,当时美国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决策权高度集中在数千名投资管理者手中。但是在“投资配置型”养老基金计划模式下,美国有超过3500万养老金持有人要直接参与投资决策,他们直接代表着数千万美国家庭的投资计划,以及接近一半以上美国人口的投资计划。“投资配置型”养老基金计划从根本上变革了美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决策模式,对美国证券市场上的制度性变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一变化对基金市场的影响极为深远,对美国基金市场的高速扩展给予了最为有力的推动,使美国基金市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前所未有的形式、速度、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起来。
变化之四:养老基金合约对股票投资比重的规定不断放宽。
过去50年间,美国养老基金的投资方向经历了一个从基本上禁止投资股票到允许投资股票且投资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美国养老基金持有股票的资金数额以平均大大超过股市升值速度的速率增长,公营部门养老基金的股票投资比重已超过50%,其余大体在30%—40%之间。现在,美国养老基金已成为美国股票市场上最主要且最稳定的资金来源之一。
在上述美国养老基金制度的革命性变化过程中,美国共同基金市场提供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同时也由此为自身的发展获得了以前所不可比拟的广阔空间。美国共同基金市场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基金产品,满足了养老基金多样化的投资需求,为养老基金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证券市场提供了顺畅的通道。
这一历史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对共同基金市场来说,养老资金的投资需求应当成为共同基金最为关注的市场需求。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同基金市场服务形式的变化,主要都是为满足养老资金的投资需求的结果。可以说,是养老基金市场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共同基金市场的变革发展,同时是共同基金市场的变革发展保障了养老基金市场的变革发展。
 我国基金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我国基金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还只有区区一千多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便已陷入明显的发展瓶颈,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销售不畅局面。当前,造成我国基金业发展这一系列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性缺陷:
一、社会化养老体制建设的严重滞后目前,我国社会化养老体制的建设严重滞后,尚不能覆盖广大的农村人口与日趋庞大的流动人口,也没有充分覆盖城市人口中的广大中低收入者。我国目前的社会化养老体制还只能说是为少数社会“精英”阶层服务的体系。没有广大社会人口的养老资金需求,就没有对应的对共同基金产品的投资需求。缺乏广泛的具有养老投资目标的资金支持,我国基金业便陷入为少量投机性热钱服务的困境。
正是这种情况造成我国基金业规模目前虽然只占GDP的百分之一点几,基金却似乎很难再卖得出去。而业内人士所一直憧憬的国外基金市场的占GDP百分之十几甚至几十的情形,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国基金业要获得真正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改变目前单纯追逐热钱,着眼于为热钱服务的短视行为,以自身的优良的管理技术优势帮助、推动我国社会化养老体制的形成,进而使自身的未来发展奠定在健全的社会化养老体制的坚实基础之上。
二、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观念落后我国现有的证券及基金的法律法规体系严重不适应我国基金业的发展需要。这种不适应不单表现在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健全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其基本观念的落后方面。
第一,现有的证券及基金法律法规体系明显缺乏推动竞争、推动创新的基本精神。相反,却有相当明显的保护垄断、自我封闭的意味。第二,现有的证券及基金法律法规体系不利于职业投资管理人市场的发育。第三,现有的证券及基金法律法规体系不利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契约关系的形成,制约基金产品市场深度与广度开发。
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只允许少数国企色彩浓厚的“大”基金公司的存在,只允许“出身好”、“财大气粗”的机构组建基金公司。我国基金业从一开始就被割弃了“平民化”机构的基本精神,一开始就掘下了“高高在上”的少数“管理精英”与普通广大投资人之间的鸿沟。在这种法律框架下,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在我们中国如何能有朝一日产生像“巴菲特”、“彼德.林奇”、“索罗斯”一类的投资大师以及像“先锋公司”一样的著名基金投资机构,因为以他们创业时的条件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入我国的投资管理行业。
三、金融财富分布严重失衡我国社会金融财富分布呈严重不均衡现象。这一不均衡现象将长期制约我国城乡居民储蓄(目前已达十万亿)顺畅地转化为投资资金的过程。我国社会金融财富分布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根据社会调查数据):第一,少数人占有多数的金融资产;第二,缺少一个足够大的中产阶层;第三,广大中低收入阶层人均占有金融资产的绝对额过低。而根据发达市场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形成以广大中产阶层为主体的金融资产结构才最有利于基金业的发展。
在我国现有金融财富分配格局下,对基金业的资金供给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人均金融资源不足,人均绝对额较低;第二,资金抗风险能力低;第三,投资民众的长期理财目标与短期赢利欲望的矛盾突出;第四,金融资产的滚动增量资金将成为最适合基金业开发的资金供给来源。
基金业资金供给的这些特点将对我国基金业的投资管理战略与市场开发战略形成挑战。那些只会照搬照抄书本知识和照搬照抄国外做法的公司将被市场无情淘汰。
我国证券市场远未完成从“为少数人服务的市场”向“为多数人服务的市场”的转变,这将制约我国基金业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远未完成从为少数人服务的市场向为多数人服务的市场的转变,这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以下特点:
一是证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导致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程度不高;二是市场的效率较低,包括自身的运行效率较低,以及对国民经济的服务效率较低。三是我国证券市场与发达市场比较,呈现系统化风险较高,但平均收益偏低的状况。
以上特点将对我国基金业的发展造成一系列的困难:
第一,由证券市场的深度与广度不够造成基金市场的深度与广度不够,造成基金产品开发中的困难,基金产品推广与市场认同的困难,风险管理与投资管理的困难,等等。
第二,由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较低,带来基金公司经营效率的下降。基金公司必须寻找到适应这一市场形态的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而不能照搬照抄现有的国外管理模式。
第三,由我国证券市场风险———收益关系的现状出发,我国基金公司必须寻找到自己更为独到的投资管理理论体系,形成更为独到的投资理念与投资风格,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特有的投资民众服务。
 基金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推动、保障我国养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为使基金业获得更为坚实的发展基础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基金业目前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一、争取尽快建立有利于共同基金市场与养老基金市场互动式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的基金法律法规体系的最突出弊端,是孤立起来看基金,就基金业谈论基金业。这种看问题的角度违背了基金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不可避免会形成较强烈的行业垄断性特点,助长行业利益至上的不正之风,使自身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一个真正有利于基金业未来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应当符合以下原则:
第一,必须有利于基金市场与养老基金市场互动式发展,有利于基金市场为我国养老制度的改革、完善提供多样化的优质的服务。
第二,必须有利于打破垄断,促进竞争。具体地说,就是应当允许并有利于中小基金公司的设立及参与竞争;允许并有利于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基金公司的参与竞争;允许并有利于基金公司之间的收购兼并,优胜劣汰;允许并有利于最广泛的各类机构和个人参与基金业的竞争。
第三,必须有利于创新。基金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推陈出新,包括管理制度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投资管理技术的创新,市场营销技术的创新等等。而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明显地在束缚基金业的创新冲动。
树立为最广大的多数人的理财需求服务的经营理念与经营体制。
我国目前基金业管理体制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由少数人参与,为少数人服务。这种经营理念与经营体制不破除,我国基金业难以真正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不合理的制度与不正确的风气的双重推动下,目前我国基金业中“贪大求洋”的风气越来越盛。例如,基金公司只准成立大公司,而且规模要越来越大;基金公司都扎堆大城市,而且越来越扎堆一两个最大城市;基金发行规模必须求大,不发几十个亿就好像发行失败;基金公司的人员越来越臃肿,一个新设立的公司也动不动需要好几十个人等等。
这种“由少数人参与、为少数人服务”的机制,助长了基金业盯住少数富裕阶层,盯住“热钱”的风气,背离了现代基金业的最基本服务是为最广大社会阶层的养老资金服务的目标。
基金业要逐步转向为最广大的多数人的理财需求服务的正确方向,应当提倡几个优先:应当优先发展中小型基金公司;优先发展低成本运营的基金公司;优先发展地方性的基金公司、优先发展专业方向细分的基金公司;优先发展带有公司型特征的基金公司;优先发展面向基层人口服务的基金公司;优先推广小型化多样化的基金产品。
二、推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金投资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造成我国基金业目前发展困境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我国基金业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管理体制。
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基金管理人是绝对的主动方,基金投资人是绝对的被动方。基金投资人对自己的投资没有任何“话语权”,没有任何实际上的“监督权”。从风险—收益分配机制上来说,基金管理人是利益的主要占有方,基金投资人是风险的主要承担方。这种局面不改变,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将难以走出困境。
在逐步推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管理体制的形成方面,应注重借鉴发达市场中公司型基金和对冲基金的管理体制及利益分配机制,使基金投资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地关注和保护。
三、重点开发低风险、小型化、地域化的基金产品。
基金业要有效地为我国养老基金的需求服务,重点应是开发低风险、小型化、地域化的基金产品,而不是如同过去一窝蜂地拥挤在少量高风险产品形式上。
低风险产品应当是基金业的主流产品。目前行业内最普遍存在的一个认识误区是把“低收益”等同于“低风险”。对于有竞争力的基金管理人而言,“低风险”的含义是通过自己的管理降低风险等级,这样才能为产品提供附加价值,基金管理才有存在价值。
小型化产品应当是我国基金业未来的主流产品。只有允许大量小型化基金产品的存在,才能为最广大的投资大众提供最体贴入微的服务,也才能使基金市场不断保持创新精神与活力。
地域化产品应当是我国基金业未来高度关注的产品形式。现在已经有若干基金公司,特别是新设立的基金公司开始在这方面投入了相当的注意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基金产品的开发中应提倡开发适合中国投资民众当前投资理财需求与当前资金特征的基金产品,不应提倡照搬照抄国外现成基金产品形式的浮躁作风。
四、重点开发为养老需求等长期性需求服务的基金产品。
我国广大投资者有着巨大的长期性投资理财需求,其中最主要是对养老资金的需求、购房资金需求、教育资金需求,严重疾病的资金需求,等等。发达国家的基金业对这类长期性的理财需求可以提供全方位的细致的服务。而我国基金业目前基本忽略了这一类最基本的长期性理财需求。
我国基金业只有能够为这类长期性理财需求提供有效服务,才能为我国目前高达十万亿以上的银行存款转化为投资做出重大贡献。在这方面,应当努力建立能够鼓励基金公司与企业、社保、保险、银行、券商、信托等机构联合开发养老基金类产品的管理体制。
五、应建立基金业、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信托业等金融行业更紧密、更有效的业务合作与风险联合监控机制。
目前,我国金融业中基金业、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信托业等金融行业的业务高度分割状态,不利于我国社会化养老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业务高度分割的体制下,金融风险并非能够得到有效监控,而是把金融风险由显性形式逼入了隐性形式,与此同时还扼杀了金融领域的创新冲动。
要开创共同基金市场与养老基金市场互动式的繁荣发展局面,必须探索各金融行业间更紧密的业务合作方式,以及对应的风险联合监控机制。在这方面,首先要做的是要提倡“鼓励创新,有效监控”的政策导向,而不应提倡只会按既有法规一味封堵的消极保守做法。
⑼ 债券和基金,股票的区别
基金与股票、债券相比,存在以下的区别:
1、投资者地位不同。股票持有人是公司的股东,有权对公司的重大决策发表自己的意见;债券的持有人是债券发行人的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权利;基金单位的持有人是基金的受益人,体现的是信托关系。
2、风险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股票的风险大于基金。对中小投资者而言,由于受可支配资产总量的限制,只能直接投资于少数几只股票、这就犯了"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禁忌,当其所投资的股票因股市下跌或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时,资本金有可能化为乌有;而基金的基本原则是组合投资,分散风险,把资金按不同的比例分别投于不同期限、不同种类的有价证券,把风险降至最低程度。债券在一般情况下,本金得到保证,收益相对固定,风险比基金要小。
3、收益情况不同。基金和股票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而债券的收益是确定的。一般情况下,基金收益比债券高。以美国投资基金为例,国际投资者基金等25种基金1976~1981年5年间的收益增长率,平均为301.6%,其中最高的20世纪增长投资者基金为465%,最低的普利特伦德基金为243%;而1996年国内发行的二种5年期政府债券,利率分别只有13.06%和8.8%。
4、投资方式不同。与股票、债券的投资者不同,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的投资者不再直接参与有价证券的买卖活动,不再直接承担投资风险,而是由专家具体负责投资方向的确定、投资对象的选择。
5、价格取向不同。在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一致的情况下,基金的价格主要决定于资产净值;而影响债券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利率;股票的价格则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巨大。
6、投资回收方式不同。债券投资是有一定期限的,期满后收回本金;股票投资是无限期的,除非公司破产、进入清算,投资者不得从公司收回投资,如要收回,只能在证券交易市场上按市场价格变现;封闭型基金有一定的期限,期满后,投资者可按持有的份额分得相应的剩余资产;开放型基金一般没有期限,但投资者可随时向基金管理人要求赎回。
网络:债券
网络:基金
网络:股票
⑽ 当真实利率走低,也就意味着债券和股票的固定收益在减少,这句话是否正确
是扯淡。普通股没有固定收益,优先股的收益要么不变,要么受公司盈亏影响而减少,跟真实利率没有直接关系。
债券的收益取决于你买入的价格,发行价买入的,决定于票面利率,市场上买入的取决于买入时的收益率。
通常真实利率走低是由其他经济因素影响的,这些影响利率的经济因素也可能影响债券和股票的收益情况,但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