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中买入跌停板被巨量打开的股票是什么意思
一般认为“跌停时放量为买入信号”,这表示有人在利用跌停接货。为了防止证券市场上价格暴涨暴跌,避免引起过分投机现象,在公开竞价时,证券交易所依法对证券所当天市场价格的涨跌幅度予以适当的限制。
即当天的市场价格涨或跌到了一定限度就不得再有涨跌,这种现象的专门术语即为停板。 当天市场价格的最高限度称涨停板,涨停板时的市价称为涨停板价。当天市场价格的最低限度称为跌停板,跌停板时的市价称跌停板价。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涨跌停板限度是10%。
为防止证券市场上价格暴涨暴跌,避免引起过分的投机现象,在公开竞价的时候,证券交易所依法对证券所当天市场价格的涨跌幅度给以适当限制。
即当天市场价格涨或跌到一定限度就不得再有涨跌,这种现象专门术语即为停板。 当天市场价格最高限度称之为涨停板,涨停板时市价称之为涨停板价。当天市场价格最低限度称之为跌停板,跌停板时市价称之为跌停板价。
⑵ 谁在跌停板上大胆买进股票
周二,天量,沪深股市历史上罕见的大跌!上证指数重挫268.81点,跌幅超过8%,深成指狂跌797.88点,跌幅超过9%,两市合计成交2001亿元。暴跌之下,个股大面积跌停,两市近千家股票跌停或临近跌停,市场获利盘以及非获利盘出现集中的恐慌性抛售现象。与此同时,一个极易被个人投资者所忽视的现象浮出水面:谁在不断下跌的途中乃至跌停板上大胆大单买进股票?个股主力?散户?机构游资?保险公司?社保资金?境外投资者?券商?私募基金?新基金开门进货?老基金高位调藏?每一种可能性都存在,然而,究竟哪一种可能性占的比例更大,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毫无疑问,机构重仓股是本次大跌的罪魁祸首。由于指数累计涨幅过大,调整压力与日俱增。猪年第一个交易日,沪指站稳3000点迎来开门红,造成一种升势凌厉的假象,与之相背离的是龙头个股多数萎靡不振,基金重仓股跌幅居前,只是我等散户小民极易被胜利冲昏头脑,视而不见罢了!也就是说,昨日的盘面特征已经提醒我们大盘有短期进入调整的渴求。这不是“马后炮”,我在当天的博文里对龙头个股以及基金重仓股的走势分化现象已经做过简单的表述,自营盘里也针对个股做了相应的逢高减仓( 行情在上证指数攻破3500点后结束 ),但是想不到的是机构主力“奉献”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崩盘”式的“调整”! 逆向思维以下,这种“崩盘”式的“调整”亦或者说“逼空行为”并不可怕,假如你是一个足够细心的股民,你会从000089深圳机场等一些前期主力刻意打压、近期涨幅不大、具备定向增发整体上市概念的个股交易明细中发现,一笔又一笔动辄十万数十万的大单并非我等散户所为,要么是个股主力趁机纳货,要么是新多资金逢低建仓。 换一种视角,对于机构重仓股而言,快速的暴跌并不能实现主力资金出货的目的。集体跌停的市况下,机构和散户的遭遇彼此彼此,谁也不比谁跑得更快。然而,基于资金实力的原因,主力在短线做空途中反手做多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而散户却很少有这个胆量。或者说,暴跌之后,机构兑现的脚步也将逐步放缓,随之而来的做空思想也将顺势收敛。更有可能,超级大跌沦为场外新基金建仓的机会。从新年以来发行的基金数量来看,数以千亿计的新基金正在谋求建仓。当前的大跌虽然不一定是其介入的最佳时间,但从新基金的角度来看,大盘后市跌幅将不会很大,“进二退一”或者说“快跌慢涨”将会成为沪深股市后市继续走牛的主要运行特征。按照前期指数在2550点附近的支撑情况可以判断,沪指在回调至2600点附近将有望实现主力资金的筹码转换,2007年的牛市基调不会因为本次大跌而改变。 从全面跌势的盘面特征分析,指标股集体奔向跌停营造出了恐怖的空头气氛,中石化、中国联通、宝钢、长电等悉数跌停,大盘股集体跌停所制造的恐慌在尾盘集中蔓延,尾盘个股逐渐形成了跟随指标股跌停的惯性局面。但大盘股不会持续大跌,在一轮恐慌之后,指标股的企稳也可能快速来临,随之产生的将可能是机构资金的低位跟进。因此指标性的蓝筹股将成为市场反弹行情的主力。 同时,你也应该注意到受人民币升值、两税合并等潜在利好预期的银行股同样也出现了集体大跌的走势,而基金等主力机构的逢低回补将封闭此类个股的下跌空间。暴跌之后,金融、地产股的反弹行情需要引起短线博弈者的高度关注。 当然,如果你胆量比我想象的还要大,你可以布局、抄底一些前期主力刻意打压、近期涨幅不大、具备定向增发整体上市概念的个股,相信此类个股以及奥运概念股会成为猪年牛市的主流行情,也相信牛市行情不会就这么简简单单结束。 坚持看高上证指数3500点。如此而已。
⑶ 在某只股票跌停板的时候,股票依然可以卖出,那是谁来买的呢
只要有成交的数字,肯定是有人买的。
但是在板面上,股票跌停的时候只显示卖房的价格和数量,不显示买方。(但表现为成交手数是,全是以买方价格成交(跌停价),全是红色字)。
涨停板则相反。
股票跌停的时候也是有人买的,为了补仓或者看好它日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