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傻,上市公司的资金可以随便购买股票吗
这是不能的。 国家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做出规定,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股。 一.国有企业不得炒作股票,不得提供资金给其他机构炒作股票,也不得动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买卖股票。 二.上市公司不得动用银行信贷资金买卖股票,不得用股票发行募集资金炒作股票,也不得提供资金给其他机构炒作股票。 三.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为长期投资而持有已上市流通股票(在国务院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以上),应向证券交易所报告,交易所应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监督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遵守本规定。 四.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只能在交易所开设一个股票账户(A股),必须用本企业(法人)的名称。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以个人名义开设股票账户或者为个人买卖股票提供资金。 5.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清算机构和证券经营机构,应对已开设的股票账户、资金账户进行检查,如发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或者以个人名义开设股票账户以及为个人股票提供资金的,应及时纠正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Ⅱ 那难忘的下跌
[那难忘的下跌]1997年9月22、23日,深沪股市大幅急跌,两天沪指跌去150点大跌12%(参见图:沪市1997年8月-1997年12月日线图),那难忘的下跌。股民损失惨痛,市场莫不惊然。作为一个老股民,笔者痛定思痛,当时即作了《跌后反思》一文,回顾几年来股市的历史,找出其中的症结,找到医治的良方。明确指出:为增强市场信心,市场行为必须规范;供求关系必须均衡;上市质量必须保证;上升趋势必须保持。舍此,不足以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舍此,不足以保护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舍此,也不足以使股市的规模得到相应扩大;舍此,更不足以使股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股市的跌宕起伏、酸甜苦辣,作为股市20年的见证之一,中国股市早期的这段历史,不应当被人遗忘,反倒值得人们回味和反思。股市的呼唤--跌后反思之一有些事情,在发生之前你很难预料它,把握它;但是,在事情发生之后,你却可以去回味它,思考它。这种回味和思考,有时并不象品尝一口酿成多年的美酒一样醇香四溢;甚至也不如喝下一杯白开水那样食之乏味;却好比服下一剂苦药后的苦涩无奈。然而,有时正是那些充满痛苦的思考,成为日后避免痛苦的良方。发生在1997年9月22日、23日的深沪股市大幅急速下跌,就是这样一件让多数人没有料到、却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的事情。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是痛定思痛,仍有对它进行着反思的必要。它之所以出人意料,是因为作为政治、经济形势"晴雨表"的股市走势,出现了与政治局面安定、宏观经济向好的大环境完全背驰的走势;它之所以值得思考,是因为通过思考、分析,找出它所发生的前因后果,以便今后少走弯路,少受损失。这次深沪股市的大幅急跌,令许多人目瞪口呆,而对于大盘急跌的原因,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也有股评对此作过分析,见诸于各种报端,诸如:香港股市国企股大幅下跌的影响;市场传言造成投资者心态不稳;前期炒高的低价大盘股回调拖累大盘;新《刑法》即将实施机构操纵市场行为有所收敛;十五大确定股份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市场存在潜在的扩容压力,等等。人们注意到,在所有这些原因中,没有一条是说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问题,也没有一条是说微观经济形势难以支撑目前的股价。可见,此次股市急跌,问题并不出现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方面。相反宏观经济不断向好、微观经济逐步改善,这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不争事实。具有跨世纪意义的党的十五大刚刚召开,一个为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的伟大事业,将继续进行并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政治、经济的好形势,我们不仅可以从有关的统计数据中读到,而且还可以从上市公司的业绩报表中看到,同时更可以从不断鼓起的钱包和日益丰富的菜篮子中深切地感受到。作为政治、经济形势反映的股市,无论如何在这里找不到它大幅下跌的理由。人们也注意到,在所有这些原因中,几乎每一条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作为探求此次急跌的原因,不必也无需去逐条加以论证,而只要从中找出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原因,问题的根子就找到了。因为,依照哲学的观点,在众多的矛盾中,必须有一个起主要作用的矛盾,即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性质的变化。那么,在上述诸多的矛盾中,哪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呢?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笔者认为,是供求矛盾,供求失衡是造成此次深沪股市的大幅急跌的主要原因。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股票是商品,股市是商品市场,就不能不受经济规律的影响。供求规律是影响商品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扬,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实际上,5月中旬以来股市进入调整阶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严禁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炒作股票,以及禁止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股市的虚假需求受到抑制;另一方面,由于1996年的新股发行计划由100亿增加到150亿,此外还拟发行40亿可转换债券和部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股,同时1997年新股发行规模为300亿,股市的有效供给迅速加大。其间供给节奏加快,大盘就跌得快,供给节奏放慢,大盘就跌得慢,或是横盘,甚至发生反弹。供给节奏几乎完全制约了大盘的走势,这从5月以来深沪股市的走势可以得到证明。5、6月份,随着违规资金的逐步撤离,股市的供给节奏也随之加快,而其中曾在6月26日达到高峰,一天上市的10只新股,达4.8亿股,创单日上市量之最。虽然7、8月份新股发行上市节奏有所放缓,从而引发深沪两市在8月18日探底4090点和1116点之后,曾产生一波反弹行情。但进入9月中旬以后,新股的上市节奏又所加快,大盘终于在9月11日借十五大召开利好出尽的惯性思维选择向下突破而结束此次反弹。但是,发生在9月22日、23日的急跌,如果仅仅从供给节奏上去寻找原因,似乎难以找到合理的答案。因为仅仅两个交易日,市值就跌去12%以上,供求失衡的程度似乎被市场的非理性行为过份地夸大了。我们不能责怪市场,因为市场并非是不理性的,相反,市场却永远是正确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只看到实实在在的供给扩容,而看不到到实实在在的需求扩容。组建中外合作基金,叫了多少年并没有什么动静,近期又听说将来可以允许部分外商购买中国股票,还要多少年?恐怕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最近,《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才获得原则通过,今后有望得到改善。而目前我国现有的投资基金共有近80多只,而且大部分规模较小,其中不少也并不规范,还有的实际并未投资证券而只用其他实业投资;真正在证券市场投资的基金为数十分有限。因而目前的股市缺乏真正的机构投资者,而大部分仍是中小散户。这就使股市加剧了投机性和不稳定性,不利于真正长线投资基金的介入,从而也就难以吸引更多的社会游资入市投资。十五大已明确股份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虽不能因此而片面理解为所有国企都将改制上市,但无庸讳言,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却是必然的。从长远讲,我国股市的规模也需要进一步扩大,这将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从长期来看,这对股市属于利好,但就近期而定,供给扩容的压力,无疑给股市带来沉重的负担。一个仅仅靠中小散户支撑的股市,是难以承受日益加大的供给压力的。尽管再三声明供给节奏须视市场承受力,但是在一个只见供给扩容,不见需求扩容的股市中,所谓控制供给节奏快慢,只不过是迟滞大盘下跌的早晚而已。再联想到将有更多的国企改制上市,甚或再听见一点风吹草动,已经因连续4个多月下跌而变得十分敏感的股市,能不急速下跌吗?不仅短线急忙套现,就是长线资金也发生怀疑,担心滞留股市只能随大盘的下跌而等待贬值。信心发生动摇--这就是此次急跌的真正原因。紧接着,惊心动魄的一幕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止损盘、斩仓盘、恐慌盘,争先恐后地汹涌而至,仅仅两天,市值即跌去12%以上。实际上,这不亚于一场小型股灾。然而,我们依然不能责怪市场,只能细心地倾听,倾听市场的呼唤,倾听市场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发出的无声的呼唤:股市需要需求扩容!扩容的步伐--跌后反思之二中国股市在经历了最初的探索、争执、徘徊、观望之后,1992年春天,邓小平发出了"允许看,但要坚决试"这铿锵有力之声,给了股市前所未有的支持。从此,中国股市步入了正式试验阶段。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股票市场被明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1996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则更进一步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战略目标。这表明我国股市从试验阶段已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一年多来股市的发展提供了明显的例证。到8月底,深沪两地上市总股本达1590多亿股,市价总值达16400多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已达24%,上市公司总数为708家。而上述市价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及上市公司数,在1995年底和1996年底仅仅分别为3500亿元和9800亿元,占6%和14.5%,为323家和530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近一年多来股市的发展,差不多相当于过去5年的总和。在刚刚开过的党的十五大上,股份制改革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意味着正面临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股票市场与国有企业的改革,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充分说明,在未来改革和发展的舞台上,股票市场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股市从未获得过如此空前的殊荣,也从未象现在这样被领导层高度重视,被越来越多的人密切关注。股市正在成为企业融资和老百姓投资的场所。同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未来几年内,我国股市将更加规范和获得空前的发展。股市的规范和发展,任重而道远。由于历史很短,而且缺乏经验,加上某些先天不足,如国有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A、B股同股不同权不同价,等等,我国股市的规范和建设,要实行将来与国际接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毫无疑问,这些问题终将逐步解决,否则,就会阻碍股市的规范和发展。由于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考虑历史、现在和将来,权衡各方面的利弊,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否则,也会妨碍股市的稳定和发展。但是,无论如何,股市是要发展的,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这是因为,股市的发展,有利于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建设,有利于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有利于股份制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一句话,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完善和发展。但是,无庸讳言,股市要发展,就不可回避供给的扩容,而供给要扩容就不能不涉及需求的扩容。发展应是全面的发展,扩容须要双向的扩容。在一个需求不旺盛的市场中,供给是难以扩容的。这方面,我们曾有过经验和教训。我国股市曾在1993年至1995年经历了三年的低迷,股市需求不旺,交投清淡,成交萎缩,阴跌不止,更不用说要在这样的市道中,扩大股市规模,进行需求扩容。1994年仅仅55亿新股发行计划也难以完成,并致使深圳综合指数和上证指数分别跌至94点和325点,不少新股跌破发行价,不少股票跌破净资产。股市的供给扩容实际已难以实施,不得已而宣布暂停新股发行,从而引发了为期两个月的暴涨行情。由于当时宏观处于紧缩时期,不支持股市上涨,此后股市又复归低迷,55亿的新股发行计划,1994年无法完成,1995年也没有完成,记事作文《那难忘的下跌》。但是,到了1996年却全部完成,一年内共上市新股207家,而且股指也分别达到4522点的1258点的历史高位和近年高位。1997年5月15日以前深沪两市共上市新股75家,股指也分别创下历史新高和近年新高6103点和蔼1510点。而此后至9月底,共上市新股114家,但股指9月23日最低跌至3661点和1025点,市值分别跌去40%和32%。其中8、9月仅分别有10只左右新股上市,但深沪大盘在反弹过后依然下跌,并且于9月22日、23日出现大幅急速下跌。说到需求扩容,很自然地会想到目前社会上的数万亿元的闲散资金。目前,我国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已达45000多亿元,预计到今年底有可能增至49000多亿元。近几年由于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居民储蓄存款几乎每年增长近万元。过去,我们曾十分担心这只"笼中虎"一旦出来会对消费市场造成冲击,现在看来,这种担心并无必要。原因是居民存款主要是打算将来用于购房、养老、防病,这也是从另一方面反映我国住房业、医疗业、保险业市场潜力很大。但是,要老百姓拿出存款来买股票,投资风险市场,不是不可能,而是要有一定的条件。虽然有关调查显示,城镇居民购买金融资产和拥有的金融资产,已比以往有较大的增长。我国股民也已从1995年底的1200多万户,发展到1996年底的2100多万户,而目前(指1997年当时)已增加到3100多万户,按全国12亿人口计算约占2.5%,而按全国5亿城镇居民来计算,则约占6%,这个比例已较前几年大大增加了。但更多的人,对目前的股市是望而却步。原因是目前的股市并不规范,投机过度,缺乏机构投资者,供求关系也并未理顺。一说上新股,就一天10只地上;一说扩容,就只见供给扩容,而相当长一段时间却不见需求扩容。如果说,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对前一段股市持续上涨,风险增大须加以抑制,以降低市场风险,而抑制虚假的需求,增加有效供给,是非常必要的话;那么,对近期股市持续下调,信心不足也须加以改变,增强投资信心,而放缓供给扩容,进行需求扩容,就同样显得十分必要。规范市场行为应当包含规范市场管理,保护投资者利益,也往往体现在市场的投资热情受到保护。只有在供给扩容的同时进行需求扩容,投资者的投资心态才会逐步趋稳,投资信心才会逐渐增强,场外资金才会陆续入市,股市需求才会逐渐回升和趋热,供给扩容的目的也才能真正达到。这已被过去一年和数年股市发展的历史所证明。现在,已经到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股市的有效需求的时候了,尤其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我国的投资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就不仅是十分重要,而且也是刻不容缓的了。我国现有各类投资基金75家,基金凭证47个,发行总募集规模约为73亿元,基金总资产逾百亿元。虽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比,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偏小。对于迅速发展的证券市场来看,一个健全和规范的股票市场,应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而不是相反。因此,大力发展我国各类投资基金,以及组建中外合作基金,对于保证股市的稳定与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十分紧迫。我们十分欣慰地看到,市场盼望已久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已获原则通过,并确定修改后试点,这表明管理层已开始着手解决股市需求扩容的问题,而随着供求日趋均衡,股市将日渐活跃,大盘将逐步回暖,重新纳入上升轨道。改革需要股市,股市需要扩容。扩容对于股市,不仅是压力,而且是机遇;扩容对于股市,不仅意味增加供给,而且意味增加需求。信心的由来--跌后反思之三股票是舶来品,虽然它的最早出现,距今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但是它来到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地上,却只有仅仅六、七年的时间。即使从1984年最早一张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北京天桥商场的股票算起,也才十几年的历史。曾经作为资本主义专利品的股票,正象商品和市场一样,被社会主义吸收和容纳,并为社会主义服务。几年以前,当邓小平将一张中国飞乐股票作为礼物送给美国客人的时侯,这张小小的股票,已被来自国内外广泛的目光所注视和吸引。人们注意到,它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外交往来的馈赠,而是透露了一个信息:中国股市将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并将最终走向世界。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不仅被各国精明的外交家们捕捉到,也为中国一批对政治动向和经济政策敏感的人所久久注视。他们当中,就有敢于吃螃蟹的人,有日后最早在中国的股海中搏击风浪的人,其中的成功者,就成为第一批活跃在中国股市的投资家和投机家。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股票毕竟是陌生的,当股票最初出现在他们面前时,竟不知股票为何物。以至几年前深发展原始股发行时竟无人买而要摊派,直到深发展以数十倍的收益增值时,人们才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唤醒了人们的金融投资意识,人们开始认识到手中有了闲钱,除了储蓄存款之外,还可以直接购买股票、基金、可转换债券、国债等金融商品进行投资,使自己从纯粹的消费者进入投资者的行列。非常遗憾,股市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投资场所,它还包容了种种投机,同时还伴随着种种风险。它天生就是一个风险市场。当人们原始的投资热情和投机欲望涌动的时侯,往往忽视或者忘记了风险的存在。当人们象枪购黄金一样枪购股票时,并不知道抢到手的不一定就是黄金,而可能就是一张废纸。当年以几十元一股的价格将深发展买到手的人,决没有想到几年后竟跌至每股几元钱,就像最早以数元钱一股买下它,也没有想到能涨到100多元一样。然而,这就是股市。中国股市在经历了原始的躁动之后,终于平静、沉寂下来。中国经济进行了三年宏观调控,中国股市也沉寂、低迷了三年。深圳综合指数从1993年春节后的368点,跌到1994年7月底的94点,虽然在"三大救市措施"(实际仅暂停新股上市一条兑现)的刺激下,曾爆发了两个月的"短命行情",而后股市又复归下跌,直到1996年初再次跌至100点的边缘。从最高点至最低点,跌幅高达70%以上,人们对股市的信心,也从最高点跌到最低点。最悲惨的是那些忠实的长线散户投资者,10万块钱投入股市,三年过去到头来还不值3万块。哀莫大于心死。惨痛的损失,使许多股民发誓"再也不玩股票了"。人们在心中发问:股市真是这么一部吞噬金钱的机器吗?世间万物,时空转换。到了1996年,事情有了转机。这一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通货膨胀这匹狂奔不羁的烈马终于受到遏止。物价涨幅从1994年的高峰21.7%,迅速降到了1996年的6.1%,人民银行不仅从4月开始停办保值储蓄,而且在5月和8月两次大幅调低存贷款利率。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我国国民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股市是宏观经济的前导反映。当新一轮相对平稳、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周期将于1996年下半年开始启动的时候,上半年股市就已经开始了它漫长的征程。深沪股市从年初的低点942点和512点,一气涨到12月的高点4522点和1258点,虽然12月的大跌过后收在3215点和917点,但涨幅仍达225%和65%以上。接下来,从1997年1月开始,到5月12日股市又一气涨到6103点和1510点,再涨90%和65%。然而,这也就是股市。没涨够,它就要涨个够;没跌完,它就要跌个没完。股市一年多来的两次大涨,使股民的投资热情和持股信心再度被唤醒、被鼓起。股民开户数从1995年底的1200万户到1996年底的2100万户,再到目前的3100万户。呈直线上升趋势。无庸讳言,人们是冲着股市能赚钱来的。买股票是为了赚钱,投入是为了产出,这无可厚非。没有谁是为了亏钱而为股市无私奉献。正是由于买股票赚钱的示范效应,鼓动着人们的投资热情和投资信心,怂恿着成千上万的股民争相入市,因而也给股市带来了成万上亿的资金。股市日趋活跃,股价也日渐上涨。随着股市入市资金增加,股市的需求迅速膨胀,股市的供给相对不足。这种供求失衡的状况,最终导致了股价的持续上涨而拒绝调整,其中隐含的市场风险,随着股指的日渐上涨而日益增大。十分不幸,在股市的运行中,包含了许多不规范的运作。在这些日益增大的股市需求中,其中不少是虚假需求,例如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违规炒作股票,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等等。这些虚假需求不剔除,将会产生泡沫经济,将给股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危害。而随着虚假需求的抑制和有效供给的增加,股市的供求关系开始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日益缩小的有效需求和日渐增大的有效供给,使股市的供求格局出现了新的失衡。在这种供大于求的格局下,从5月中旬开始,深沪股市步入了一条清晰的下降通道:下跌--反弹--再下跌--再反弹--继续下跌--继续反弹。深沪大盘从5月12日的高点6103点和1510点,到9月23日的低点3661点和1025点,市值分别跌去40%和30%以上。市场的信心开始发生动摇,甚至怀疑是否牛市结束转入熊市。因为持续5个月的下跌,而且看不到跌到何时是尽头,人们的投资信心再次丧失。终于发生了9月22日、23日股市大幅急跌那一幕悲剧。中国有句老话:解铃还须系铃人。由供求失衡而使得股市跌势不止,股民信心丧失的局面,必须改变供求达到均衡才能得到改变。10月7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并确定进一步修改后进行试点;10月15日周正庆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积极稳妥发展证券市场进一步做好股票发行上市工作》的文章;10月17日传媒公布我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获得A股承销资格,这意味着中外合资公司开始正式进入国内资本市场。所有这些表明,股市的需求扩容不仅日益受到重视,而且已经开始迈出坚实的步伐。人们终于在供给扩容的同时,开始听到盼望已久的需求扩容的声音。人们的投资信心开始恢复并得到增强。有信心,就有行情,就有资金。10月15日开始,深沪股市在深发展领涨的带动下,大涨一周多,涨幅分别达到目的13%和14%,10月23日央行第三次降息成交量也由30多亿迅速增加到130多亿,最高达200亿。深沪大盘在长线资金介入下,已再次跃上250日年线,这意味着股市已重拾升势。其中,人们投资信心的恢复,起着觉决定性的支配作用。那么,从我国股市这短短的几年兴衰起落和近几个月来的涨跌起伏来看,在增强市场信心方面,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呢?其一,市场行为必须规范。股市中的一切欺诈行为、误导行为、虚假行为必须得到制止和打击,予以彻底清除。其二,供求关系必须均衡。股市在供给扩容的同时必须同步进行需求扩容,在需求增大的同时必须加快供给,始终保持股市供求的均衡态势。其三,上市质量必须保证。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上市公司的质量如何决定着股市的命运,因此,上市公司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其四,上升趋势必须保持。在宏观经济向好,微观经济改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开始,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股市有涨就有跌,但大涨小回,底部抬高的上升趋势应该保持不变。舍此,不足以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舍此,不足以保护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舍此,也不足以使股市的规模得到相应扩大;舍此,更不足以使股市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一句话,股市要生存,要发展,要规范,要前进,必须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使投资者的信心得到增强。有信心则有行情,有信心则有资金,从我国股市短短几年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来看,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信心--维系股市的生命线!原作发表于1997年10月25日《股市导报》节选自:龚伟力著:《如何赚大钱?--股市实战操作技巧》第七章《附文》第399页(购书专线:0755-26061863;13048806992)()〔那难忘的下跌〕【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Ⅲ 国有企业可以投资股市吗
国有企业可以投资股市。
从现有的法律法规上看,国有事业单位用自有资金购买国债、申购基金和投资股票没有任何法律上的障碍。
1997年5月21日,国务院证券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规定》的通知,1999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法人配售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这两个通知并没有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投资行为作出限制,只是规定了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股票时,不得进行股票的炒作。
根据以上规定,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进行上述投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该笔资金必须是单位自有资金。如系上级单位拨款或银行贷款,则只能专款专用,不能用作上述投资。
2、用自有资金进行股票投资,只能以单位法人的身份开设一个B字帐户,不得开设多个帐户,也不得以个人名义开设股票帐户或者为个人买卖股票提供资金。
3、国有企事业单位不得用于炒作股票的涵义是:无论是配售股票或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必须持有该股6个月以上方可抛售(即在二级市场买入又卖出或卖出又买入同一种股票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
违反上述规定,证监会对此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及追究法定代表人责任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配售股票过程中,承销商一般都会规定最高申购限额,因此,使用的资金量不会很大。如自有资金量大,可考虑用组合投资的方式(如再购买国债及申购基金方式)使自有资金保值增值。
Ⅳ 和上市公司老板什么关系的亲属不能买公司股票
一般指直系亲属,包括当事人的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和子女。
据《证券法》规定,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不得炒作上市交易的股票。在证券交易中,禁止法人以个人名义开立帐户,买卖股票。法律禁止炒股的个人主要有以下几类:
1、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员,在任期或法定期限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
2、为股票发行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在股票承销期内和期满后六个月内,不得买卖该种股票。
3、禁止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活动。
(4)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上市交易,适用本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证券衍生品种发行、交易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照本法的原则规定。
第三条 证券的发行、交易活动,必须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证券发行、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应当遵守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证券的发行、交易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欺诈、内幕交易和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
第六条 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Ⅳ 上市公司能否炒股为什么
国家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做出规定,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股。1.国有企业不得炒作股票,不得提供资金给其他机构炒作股票,也不得动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买卖股票。2.上市公司不得动用银行信贷资金买卖股票,不得用股票发行募集资金炒作股票,也不得提供资金给其他机构炒作股票。3.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为长期投资而持有已上市流通股票(在国务院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以上),应向证券交易所报告,交易所应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监督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遵守本规定。4.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只能在交易所开设一个股票账户(A股),必须用本企业(法人)的名称。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以个人名义开设股票账户或者为个人买卖股票提供资金。5.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清算机构和证券经营机构,应对已开设的股票账户、资金账户进行检查,如发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或者以个人名义开设股票账户以及为个人股票提供资金的,应及时纠正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为什么不能?
答:中国股市有一个不应忘却的历史教训:股市涨起来,公司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往往会回到股市,用于炒作股票。
过去数年间,这种现象其实一直存在。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募集资金后,原先计划中的投资项目变来变去,迟迟落不到实处,实际上,它们已经将大把的资金投入股市。当年甚至有这样的事:承销商在股票承销之际,就已经和上市公司约定,融资后将其中多少资金交与证券商投资。显然,在股市火爆之时,以股票投资获取收益,远比实业投资容易得多。
不过,上市公司如果将融入资金购买地产或是股票,对国家整体经济将是重大伤害。它不仅会使市场泡沫横飞,而且同时会削弱一个经济大国赖以维系健康的实业基础,从而加剧经济的泡沫化、空心化。
2001年中国股市进入前一轮熊市之后,很多上市公司因为“委托理财”而身陷困境,有些甚至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我们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尽管当年那种方式的“委托理财”尚未开闸,但谁能确保上市公司的融资一定会用于实业发展?
况且,通过股票投资“洗钱”也是十分方便的途径,这使得过去的中国股市几乎变成了一个上市公司的“洗钱场”。股票投资亏了,上市公司背着;赚了,在上市公司的报表中不体现或少体现,差额落入个人腰包。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托市,有关政策法规对于实业公司购买证券资产予以解禁。而且迄今为止,上市公司在股市上进行投资,几乎没有任何防火墙。
鉴于上述原因,在中国股市IPO和再融资重新启动之时,我们发出“谨防融资泡沫”之语,希望能够引起监管当局的重视。
当然,准许上市公司购买股票,有利于中国上市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但如何兴利避害,在利弊之间找到平衡,却是考验监管部门智慧的问题。
Ⅵ 国有企业 可以买股票吗
可以,但不得抄作股票。
证券法;
关于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规定。
Ⅶ 证券交易代理的证券交易实名制与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
由于证券交易账户的开立必须使用法定身份证件,以化名或假名开户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假借他人账户进行证券买卖而实际控制人 隐身于代理人的现象非常普遍。大量名义上的个人投资者既不提供资金来源,也不承担交易结果,给市场监管行为造成了极大不便,也导致假冒个人投资者申购新股、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等违规行为屡禁不绝。
中国证监会1996年发布的《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指出,严禁任何单位以个人名义在证券交易登记机构开设股票账户。1997年《关于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规定》要求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只能在交易所开设一个股票账户(A股), 必须用本企业(法人)的名称。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以个人名义开设股票账户或者为个人买卖股票提供资金。《证券法》则明确要求证券从业人员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同时要求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必须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不得假借他人名义或者以个人名义进行。
应当说,证券交易代理行为的确为一些违规行为的实施提供了便利,但不能将委托代理行为与实名制对立起来。从上述一系列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对正当的证券交易代理行为,法律法规从未进行任何限制。管理层需要打击和控制的是一些特殊主体的证券交易行为,因为这些非法行为可能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和其他投资者利益。这些特殊的投资者为逃避监管,经常会采用交易代理的合法形式来达到非法目的。但各种违规行为不是代理行为的必然结果,不能就此否定证券交易代理行为的积极作用。与代理存款制度类似,证券交易的实名制不能排斥合法的代理行为,而应逐步限制纯粹的账户借用行为,严厉打击那些特殊的借用人。此外,对违规行为的调查和认定应及早引入实际控制人的概念,使幕后的违法者不能再借助代理行为的掩护逃避惩罚,监管和处罚变得更加精准,证券市场变得更加有序。
几点建议
Ⅷ 国有资金允许投资理财吗
个人觉得如果真要按照金融理财公司排名来选平台,那前200名的都可以考虑。全国现在还有2000多家平台呢,1/10的筛选概率中再挑选出1/10算是比较安全的平台了。我个人会从中再考虑三个维度,一是可以选择前10名的平台,实力上都比较牛,收益低吧至少能够保本。二是选收益高一些但做抵押贷的平台,回款有保障,比如企额贷。三是选短期项目多一些的平台,资金能够在急用的时候出来。反正是自己的钱,要多花些心思。
Ⅸ 我单位是国有企业,在以前年度购买了其他企业的股票,现在想卖出,请问企业法人有权卖吗
可以卖出,《证券法》规定任何企业和个人持有的股票均可通过合法的途径买卖。
Ⅹ 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比如0.5%)被一个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购买后,这部分股票是不是变成国有股呢
不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通过市场上购买股票,一般是作为投资,它们是作为机构投资者出现的。只有当其购入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比如5%或以上,才会将其作为参股公司,那时它持有的股票才能体现出“国有股”。祝你成功。